[实用新型]一种电镀废水处理成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30264.6 | 申请日: | 2008-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7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利尔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36 | 分类号: | C02F1/36;C02F1/40;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辉 |
| 地址: | 430040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废水处理 成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镀生产的环保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电镀废水处理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和其它金属加工业的飞速发展,电镀行业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金属表面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经过表面处理的金属产品具有多种特性,如光洁度、光亮度、色泽艳丽、柔软性等等。为了提高金属电镀产品的性能,电镀时往往会添加一些电镀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往往是有机溶剂。这类有机溶剂往往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电镀行业本来就会产生大量的无机重金属废水,现在又增加了大量有机废水,这样就给废水的处理带来了新的难题。目前电镀行业尚没有能够分离和处理电镀废水的成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镀废水处理成套装置,它能够将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分离开来并进行循环使用,实现无废水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控制器设备箱体27和装在箱体27内的电器控制器1、超声波发生器2,其特征是:控制器设备箱体27内装有油水分离装置3和水油分离装置4,油水分离装置3通过循环泵24、管路10和管路11与超声波滤槽5形成循环系统;水油分离装置4通过循环泵25、管路12和管路13与超声波滤槽6形成循环系统。
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3包括一个过滤槽,过滤槽通过垂直固定的油水分离膜9隔开成腔体7和腔体8,腔体7的底部设有排液管26。
所述的水油分离装置4包括一个过滤槽,过滤槽内依次垂直固定有溢流隔离板17、上隔离板18和油吸附分离膜19,它们将过滤槽隔离成四个腔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它能够将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分离开来,并进行循环使用,节约了大量有机溶剂和水,基本可以做到无废水排放,极大地减少了废水排放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油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设备箱体27和装在箱体27内的电器控制器1、超声波发生器2,其特征是:控制器设备箱体27内装有油水分离装置3和水油分离装置4,油水分离装置3通过循环泵24、管路10和管路11与超声波滤槽5形成循环系统;水油分离装置4通过循环泵25、管路12和管路13与超声波滤槽6形成循环系统。
如图2所示,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3包括一个过滤槽,过滤槽通过垂直固定的油水分离膜9隔开成腔体7和腔体8,腔体7的底部设有排液管26。如图3所示,所述的水油分离装置4包括一个过滤槽,过滤槽内依次垂直固定有溢流隔离板17、上隔离板18和油吸附分离膜19,它们将过滤槽隔离成四个腔体20、21、22、和23。
油水分离装置3工作时,通过循环泵24将超声波滤槽5清洗下来的无机电镀液体和有机液体(油包水型液体,其中有机液体同无机电镀液体不相容),经过管路10输送进入腔体7,在油水分理膜9作用下,有机液体通过分理膜9进入腔体8,通过管路11流回超声波槽5,无机电镀液在腔体7中,由于比重较有机液体大,沉降下来,通过阀门26排放收集起来,然后处理回电镀槽循环使用。
水油分离装置4工作时,通过循环泵25将超声波滤槽6清洗下来的无机电镀液体和有机液体(水包油型液体,其中有机液体同无机电镀液体不相容),经过管路12进入腔体20,液体通过溢流进入腔体21,因有机液体轻,而水重,则有机液体被上隔离板18隔离在腔体21中,水液体通过上隔离板18的下部专留的空隙流进入腔体22,在油吸附分理膜19作用下,液体通过油吸附分理膜19进入腔体23,腔体22中含有少量油的液体在通过油吸附分理膜19时,油被吸附在表面。而进入在腔体23的洁净水液体通过管路13回流到超声波滤槽6。
超声波发生器2通过电缆线路14和电缆线路16同超声波滤槽5及超声波滤槽6的超声波振子15相连,达到超声波清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利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利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