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支井下套管自动旋转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9674.0 | 申请日: | 200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7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苏涛;陈振刚;邓旭;李敏;喻晨;王春杰;尚宪飞;高玮;杨凯;刘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连伟 |
| 地址: | 1007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井下 套管 自动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多分支井完井用的分支井下套管自动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辽河油田分支井技术已经达到了TAML四级水平,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口试验井,在完井工艺过程中,依靠螺旋定位定向悬挂器与空心导斜器配合,完成悬挂并同时井下三通的形成,在完井过程中,由于技术套管内空间小,大段尾管与裸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扭矩,所以螺旋定位定向悬挂起在座挂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了悬挂不到位,影响后续的施工,造成了延长工期或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支井下套管自动旋转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技术套管内空间小,大段尾管与裸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扭矩,所以螺旋定位定向悬挂起在座挂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了悬挂不到位,影响后续的施工,造成了延长工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支井下套管自动旋转装置,由外筒、上密封圈、上内筒限位台阶、内筒螺旋轨道、螺旋定位定向销钉、下内筒限位台阶、下密封圈、内筒组成;内筒螺旋轨道和限位台阶直接在内筒本体上加工而成,螺旋定位定向销钉直接安装在外筒上,密封圈是用来密封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空间隙;内筒采用从外筒的上部插入的方式安装到外筒的内部,并用由限位台阶限定内筒的安装位置;将外筒套、上密封圈套在上内筒限位台阶上,在上内筒限位台阶上设有内筒螺旋轨道,在内筒上设有下内筒限位台阶,将下密封圈套在内筒外,外筒与内筒用螺旋定位定向销钉固定;在分支井下入尾管过程中,该装置连接在螺旋定位定向悬挂器下部,分支井丢手工具上部,用钻杆送尾管组合入井,螺旋悬挂器正常下入到空心导斜器的顶部时,螺旋定位悬挂器受到空心导斜器尖部的支撑,受向上的力,这个力使套管自动旋转装置的导向键与导向轨道结合,使套管自动导向装置的外筒发生转动,这样就带动了螺旋定位定向悬挂器发生转动,使螺旋定位定向悬挂器与空心导斜器完成悬挂配合,完成座挂,并在井下窗口处形成了完整的三通,完井后,直接作为完井管柱的一部分留在井内,具有与套管同样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内通径大,外通径小,能够同时满足安全下入井内和满足采油两个要求;在分支井完井应用过程中,可以协助螺旋定位定向悬挂器有效的旋转到预定的位置,保证形成井下完井的机械三通结构。对避免井下复杂情况和安全顺利的完井起到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内筒限位台阶展开示意图。
图中1、外筒,2、上密封圈,3、上内筒限位台阶,4、内筒螺旋轨道,5、螺旋定位定向销钉,6、下内筒限位台阶,7、下密封圈,8、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分支井下套管自动旋转装置,由外筒1、上密封圈2、上内筒限位台阶3、内筒螺旋轨道4、螺旋定位定向销钉5、下内筒限位台阶6、下密封圈7、内筒8组成;内筒螺旋轨道和限位台阶直接在内筒本体上加工而成,螺旋定位定向销钉5直接安装在外筒1上,密封圈是用来密封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空间隙;内筒采用从外筒的上部插入的方式安装到外筒的内部,并用由限位台阶限定内筒的安装位置;将外套1、上密封圈2套在上内筒限位台阶3上,在上内筒限位台阶3上设有内筒螺旋轨道4,在内筒8上设有下内筒限位台阶6,将下密封圈7套在内筒8外,外筒1与内筒8用螺旋定位定向销钉5固定。
在图2中,在上下内筒限位台阶中均布设有2道螺旋凸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9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