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指纹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3778.0 | 申请日: | 200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8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心;张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心;张弘 |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G06K17/0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指纹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指纹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防盗装置,如:指纹控制器大量的被应用,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指纹控制器,具有以下缺点:
1、安全性比较差:传统的光学式指纹传感器容易被复制。通过图象扫描可将传感器上残留指纹复制下通过橡胶指纹来控制防盗系统实现盗车。
2、识别率低:对与干、湿、脏、褪皮、刀痕等各种手指的拒认率比较高,所以难以识别。
3、功耗较大:主要取决于主机,现有技术是利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来控制汽车各部件,继电器必须正常通电才能工作而我们使用时间一般比较久,长时间通电继电器发热大功耗也大这样影响原车蓄电瓶寿命。而且现有技术的汽车指纹控制器本身发热比较严重,故障率相应也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更高、性能更稳定、安装更方便、具备原车配套能力的汽车指纹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指纹控制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指纹控制器,包括指纹收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认证单元,其中:
所述指纹收集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并向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发送所述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指纹收集单元和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收集单元发送的所述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进行运算及统计,找出所述图形的信息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到所述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发送的特征信息,并向并认证单元传送所述特征信息;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汽车指纹控制器还包括预置单元,连接所述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密码设置认证单元的验证信息、删除验证信息、修改密码、设置参数。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汽车指纹控制器还包括通信单元,连接所述认证单元,用于接收认证单元处理后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向主机发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指纹控制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更高、性能更稳定、安装更方便、且具备原车配套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指纹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汽车指纹控制器,包括指纹收集单元1、数据处理单元2、发送单元3和认证单元4,由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和高灵敏度压感式指纹传感器构成上述单元,其中:
所述指纹收集单元1,与数据处理单元2连接,用于获取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并向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发送所述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分别连接所述指纹收集单元1和发送单元3,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收集单元1发送的所述指纹的图形及其他生物图形的信息,进行运算及统计,找出所述图形的信息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到所述发送单元3;
所述发送单元3,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发送的特征信息,并向并认证单元4传送所述特征信息;
所述认证单元4,连接所述发送单元3,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单元3发送的特征信息,根据已经保存的验证信息验证所述特征信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汽车指纹控制器还包括预置单元5,连接所述认证单元4,用于通过密码设置认证单元4的验证信息、删除验证信息、修改密码、设置参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汽车指纹控制器还包括通信单元6,连接所述认证单元4,用于接收认证单元4处理后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向主机发送,以便于控制门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指纹控制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高识别率:压感式指纹传感器将按压采集技术与指纹识别技术组合制成嵌入式指纹模块,采用了指纹图像的区域相关重构技术,自适应增强、对级低阶、随机优化、模糊比对等指纹识别技术,建立了嵌入式指纹数据库,并使用了数据加密技术,使整个模块灵敏、可靠。
2、安全性可靠:采用瑞典最先进的FPC-1011F型按压式指纹识别模块结合美国MICROCHIP公司高性能CPU来实现各项功能控制。
3、无法复制指纹,所以更安全。
4、在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技术背景下,建立了嵌入式指纹识别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心;张弘,未经王建心;张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