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0139.9 | 申请日: | 200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94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45/00 | 分类号: | B61D45/00;B60P7/06;B60P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 地址: | 037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车轴 发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机车车轴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专用工艺装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机车车轴运输过程中,是将车轴放置在一个木质的锯形支撑架上进行运输作业的。由于电力机车每根车轴重量较大(约为0.5吨),再加上车轴运输作业时,需要先将木质的锯形支撑架搬运到运输设备上,车轴运输作业结束时,还要从运输设备上把木质的锯形支撑架卸下来,这就难免造成支撑架与其他物体或地面发生碰撞,导致支撑架极易损坏(一般一个支撑架寿命不超过一个月);并且木质的锯形支撑架自重较大,且不易吊装,需要靠人工装卸,操作费时费力。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方便在车轴运输作业中发送架便于装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发送架的使用寿命,亟待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卸且使用寿命长的车轴发送工艺装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以实现车轴运输、搬运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避免车轴在运输过程中相互碰撞,从而保证车轴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该发送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便于使用者操作,以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该车轴发送架包括一金属底座,该金属底座上焊接有能承接所述机车车轴两端压入部的承接支座,所述承接支座上与所述车轴接触的表面固定设有垫体。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承接支座。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接支座为一弧形凹槽,其凹槽方向与金属底座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垫体设于弧形凹槽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凹槽由槽钢弯曲构成,所述槽钢的沟槽面向上设置,所述垫体为固定设于沟槽中的弧形硬质橡胶块;所述硬质橡胶块的截面形状与槽钢的沟槽截面形状吻合,所述硬质橡胶块的厚度略大于槽钢沟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接支座为一锯齿形凹槽,其凹槽方向与金属底座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垫体设于锯齿形凹槽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锯齿形凹槽由相对邻近设置的两个“人”形支架的间隔部构成。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形支架由两槽钢焊接构成;所述槽钢的沟槽面向上设置,所述垫体为设于沟槽中的硬质橡胶块;所述硬质橡胶块的截面形状与槽钢的沟槽截面形状吻合,所述硬质橡胶块的厚度略大于槽钢沟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垫体粘接于所述承接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底座的两端设有方便吊装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底座由槽钢构成,该槽钢的沟槽面向下设置。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能够确保车轴运输、搬运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避免车轴在运输过程中相互碰撞,从而保证车轴质量;该车轴发送架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使用者装卸及操作,可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轴发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轴发送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轴发送架上放置车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机车车轴发送架1,该车轴发送架1包括一金属底座11,该金属底座11上焊接有能承接所述机车车轴2两端压入部21(如图5所示)的承接支座1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轴发送架1是由金属底座1和金属材料制成的承接支座12焊接构成,因此,其比现有的木制支撑架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但为了防止使用时承接支座12对所述机车车轴2造成磨损,在所述承接支座12上与所述车轴2接触的表面固定设有垫体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垫体121可粘接于所述承接支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库防火堤排水阻油装置
- 下一篇:具有高压输出误接地保护功能的介质损耗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