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的镜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6947.8 | 申请日: | 2008-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火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光学 稳定性 镜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的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相机的像素提高以及小型化,对镜头装置的光学解像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装置。如图1所示,这种镜头装置10包括:第一群框11,其上设置有第一中心孔13,用于固定第一镜片组14;以及第二群框12,其上设置有第二中心孔,用于固定第二镜片组(均未图示)。其中第一镜片组14和第二镜片组位于同一光轴上,且第一群框11可沿着光轴相对于第二群框12运动,从而改变两个镜片组之间的距离,实现变焦。
第一群框1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孔15,套设于固定设置的导向轴16上。导向孔15与导向轴16之间留有间隙,可相对滑动。第一群框11的同一侧,上下相对设置有两个卡块17。凸轮筒18可相对于第二群框12转动,且设置在卡块17旁,其上设置有螺旋线19。第一群框11上的两个卡块17将螺旋线19卡在中间,当凸轮筒18转动时,会通过螺旋线19带动两个卡块17上下运动,从而使第一群框11远离或靠近第二群框12。
在第一群框11的另一侧,设置有凸出的滑块20。在第二群框11上,设置有对应的导槽21。滑块20与导槽21之间留有间隙。当第一群框11远离或靠近第二群框12时,滑块20可在导槽21内滑动。第一群框11一侧的导向孔15与导向轴16配合、另一侧的滑块20与导槽21配合,为第一群框11的运动导向,以保证运动平稳。
这种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需预留运动余裕,导向孔15与导向轴16之间、滑块20与导槽21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作动顺畅而不卡死。但是,这种间隙使得第一群框11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左右摇摆不定的情况,导致光轴倾斜,对镜头装置1的解像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镜头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的镜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可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的镜头装置,包括:
固定框,其上设置有滑槽;
可沿着光轴相对于所述固定框直线运动的第一群框,其上设置有镜片组,且一侧设置有上下相对的卡块,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以及
凸轮筒,其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线,与所述卡块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群框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圆球,一部分从所述容置腔内露出,并抵置于所述凸轮筒上;以及弹性元件,一端抵置于所述圆球上,另一端抵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装置中,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上下相对的卡块之间,所述圆球抵置于所述凸轮筒的螺旋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是压缩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装置中,所述固定框为第二群框,其上设置有另一镜片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装置中,所述固定框为基座,其上设置有感光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装置中,所述镜头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轴,第一群框的所述一侧还设置有导向孔,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镜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第一群框被推抵,使得滑块与滑槽紧密接触,导向轴抵靠于导向孔的一侧,同时能够顺畅运动。在保留必要的运动间隙的同时,可稳定运动,改善光学解像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头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群框与凸轮筒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的镜头装置,提高光学解像稳定性可包括两种情况,当镜头装置变焦(zoom)时,提高变焦的群框运动时的稳定性;当镜头装置对焦(focus)时,提高对焦的群框运动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向器改良结构
- 下一篇:带加能装置的冲击试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