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熔体铸造用分流漏斗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76303.9 | 申请日: | 200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7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剑;陈无限;李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B22D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熔体 铸造 分流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熔体铸造用部件,具体来说是铸造用的分流漏斗。
背景技术
分流漏斗是铝熔体铸造时用的一个关键部件,其结构如图1至3所示,在分流漏斗1的顶部有通孔2与分流槽3相通,通孔3的内径从上到下一致。这种漏斗在使用过程中铝熔体流动不稳定,易形成紊流,翻滚的液态熔体还容易从上通孔2溢出或将液面氧化膜及液面上方空气卷入铝熔体内。由于流动不稳,也不利于在结晶器内形成合理的温度场。
另外,目前的分流漏斗采用粘土制成,这种粘土分流漏斗存在的缺陷是:材质较为疏散,强度不高,使用时易掉渣,而且还容易产生裂纹,结晶水含量高且因耐高温强度差而不易去除,所以易造成铸锭夹渣,影响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流漏斗,这种分流漏斗铝熔体供控流平稳、无冲击翻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熔体铸造用分流漏斗,其特征在于分流漏斗顶部的通孔采用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分流漏斗的分流槽的宽度为70~120mm,分流槽的高度为50~100mm。
比较理想的是分流漏斗为insural140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分流漏斗,通过对顶部通孔形状进行改进,避免从通孔内冒出。通过控制分流槽的宽度和高度,可以使铝熔体的在分流漏斗内的流动形成近似层流,有利于控制铝熔体供流落差造成的冲击翻滚完全淹没在液面以下,减少翻滚对液面氧化膜的破坏,避免液面氧化膜及液面上方空气卷入铝熔体内,有利于使结晶器内温度场更趋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铝熔体铸造用分流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流漏斗的右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分流漏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铝熔体铸造用分流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铝熔体铸造用分流漏斗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4至图6所示,分流漏斗1顶部的通孔2采用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此设计功能主要是方便操作、提高密封性,提高操作便捷性,使漏斗能快速放入结晶器内液穴中,使供控流平衡状态尽快形成。
分流漏斗的分流槽的宽度w为70~120mm,高度h为50~100mm。通过适当增加分流槽的宽度和高度,增大了分流槽的流通面积、分流槽内铝液深度,能够达到分别控制分流槽内铝液深度、分流紊流情况的效果,以分散化解供流落差冲击动能,减少分流冲击,使铝熔体供流落差造成的冲击翻滚高度控制在液面以下,避免液面氧化膜及液面上方空气因落差供流或分流冲击翻滚超过液面卷入铝熔体内,保持液面氧化膜的完整性;合理的分流槽高度、宽度有利于减小结晶器内液穴温度梯度,液穴底部更平坦,结晶器边部铝液温度提高,因此即使有液面氧化膜及液面上方空气卷入也可充分移动至结晶器边部而不卷入铸锭内。
分流漏斗1采用insural 140材料制成,insural 140可以由派罗特克公司购进,以这种材料制成的分流漏斗不粘铝且耐高温又具有高强,能够有效减少掉渣,耐高温长时间预热性能可保证有效去除结晶水,减少所含结晶水对铝液的二次污染,保证了不会因漏斗材料问题造成铝铸锭的夹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铸用中间包塞棒
- 下一篇:煤气站冲碴用水回收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