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步法高纯高产制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70775.3 | 申请日: | 200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候秋华;王国祥;何彦甫;彭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利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1400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步法 高纯 高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装置,主要是一种一步法高纯高产制氮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简称:PSA制氮装置是一种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在常温制气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PSA变压吸附制氮装置是一项在常温下从空气中直接制取氮气的高新、节能分离技术。是利用压缩空气经除油、除水、除尘一系列的净化后在变压吸附作用下分离产氮,由于动力学效应,氧在碳分子筛上的扩散速率明显高于氮,在吸附未达到平衡时,氮在气相中被富集起来,采用进口的PLC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连续生产的氮气,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企业都需要流量大,同时纯度要求高。很多空分企业就无法同时做到这一点,传统的8阀均压采用上下均压,当A塔吸附结束时,A吸附塔内氮气纯度分布上高下低,A.B塔开始上下均压,均压结束后,B吸附塔内氮气纯度分布和A塔基本一样,呈现上高下低状分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一步法高纯高产制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一步法高纯高产制氮装置,压缩空气进口通过管路与第十二阀门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二阀门另一端的一路通过第三阀门与吸附塔A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二阀门另一端的另一路通过第四阀门与吸附塔B的输入端相连接;吸附塔A的输入端通过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与吸附塔B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之间的连接点一路通过第七阀门与吸附塔A中部接口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八阀门与吸附塔B中部接口相连接;吸附塔A的输出端通过第九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三阀门与成品罐的输入端相连接,吸附塔B的输出端通过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三阀门与成品罐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吸附塔A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吸附塔B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连接点与消声器相连接。
所述的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下部设有气流扩散分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有利于提高氮气纯度和保证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不但有利于提高氮气纯度,而且可提高氮气产量并节省空气耗用量;采用气体扩散结构,制取的氮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同时氮气产量1000Nm3/h以上,实现一步法制高纯度大产置的制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吸附塔A1,吸附塔B2,成品罐3,压缩空气进口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8,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第九阀门13,第十阀门14,第十一阀门15,第十二阀门16,第十三阀门17,消声器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一步法高纯高产制氮装置,压缩空气进口4通过管路与第十二阀门16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二阀门16另一端的一路通过第三阀门7与吸附塔A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二阀门16另一端的另一路通过第四阀门8与吸附塔B2的输入端相连接;吸附塔A1的输入端通过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与吸附塔B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阀门9和第六阀门10之间的连接点一路通过第七阀门11与吸附塔A1中部接口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第八阀门12与吸附塔B2中部接口相连接;吸附塔A1的输出端通过第九阀门13、第十一阀门15和第十三阀门17与成品罐3的输入端相连接,吸附塔B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阀门14、第十一阀门15和第十三阀门17与成品罐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吸附塔A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与吸附塔B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之间的连接点与消声器18相连接。
工作原理:制氮机采用13阀吸附工艺,比传统的8阀工艺更节能,效率更高,主要表现在均压方式上,由于氮气纯度在吸附塔内呈阶梯上升状态分布,上高下低,当A吸附塔吸附接近饱和时,先将A吸附塔吸中上部纯度较高的氮气引入B吸附塔下部,再利用氮气缓冲罐内的纯氮回流冲冼B塔,均压结束时,B吸附塔内的氮气纯度从上到下都分布较高,通过再次吸附后出口氮气纯度会更高,不但有利于提高氮气纯度,而且可提高氮气产量并节省空气耗用量。
所述的吸附塔A1和吸附塔B2的下部设有气流扩散分布装置,使气体在扩散时呈“S”螺旋形流动,和碳分子筛接触时呈“W”型流动,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气体对碳分子筛的冲击力,也使气体在吸附过程中更加均匀,并有效防止吸附“死角”和产生隧道效应,有利于提高氮气纯度和保证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利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利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0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