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腰椎牵引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6397.2 | 申请日: | 200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3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齐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新元 |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志华 |
| 地址: | 05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腰椎牵引架。
背景技术
在治疗颈腰椎时大多使用牵引架。当前的颈腰椎牵引架包括带有定位杆的定位架和带有牵引杆的调节杆,定位杆处设置有臀带,牵引杆处设置有颈带或胸带,调节装置大多为丝杆。使用时先用臀带将臀部与定位架固定,然后根据治疗颈腰椎的不同,通过颈带或胸带将人体与牵引杆固定,其后通过丝杆调节头部或胸部与臀部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治疗颈腰椎的目的。这种牵引架的丝杆在调节过程中行程有限,调节麻烦。且颈带与人下巴处相接触,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力量不是直接作用在颈椎上,治疗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调节方便、治疗颈椎病时能直接作用于颈椎的颈腰椎牵引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定位杆的定位架和带有牵引杆的调节杆,定位杆处设置有臀带,牵引杆处设置有颈带或胸带,所述调节杆的尾端设置有棘条,定位架上设置有带有棘轮和把手的定位片,把手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在第一轴上的与棘轮相匹配的带有弹簧的拨动片,定位片上设置有安装在第二轴上的与棘轮相匹配的带有复位簧的止退片,把手后压时第一轴与止退片相接触。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定位片上开有与第一轴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止退片的与第一轴相接触处为坡形;所述的颈带为交叉叠放的条形带;所述的牵引杆上设置有挂杆,颈带两端与挂杆相连接;所述的颈带上设置有垫块;所述牵引杆的与颈带相匹配处设置有头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颈腰椎牵引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调节装置为棘轮、棘条,治疗颈椎时,将把手向前推动,拨动片推动棘轮转动,棘轮的转动推动棘条伸展,调节头部与臀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治疗颈椎的目的。治疗完毕,下压把手,拨动片抬起,把手后压到第一轴与止退片相接触时,止退片离开棘轮,拉动把手即可复位,调节十分方便;其二,颈带为交叉叠放的条形带,使用时将其与人体后脑相接触,在牵引时能直接作用在人颈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而牵引杆上设置有挂杆,颈带两端与挂杆相连接,则使得人头部能根据需要调节角度。颈带上设置垫块,牵引杆的与颈带相匹配处设置头托,使得人躺着既舒适又有利于头部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腰椎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棘轮、棘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颈腰椎牵引架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颈腰椎牵引架包括带有定位杆1的定位架2和带有牵引杆3的调节杆4,定位杆1处设置有臀带5,牵引杆3处设置有挂杆6,颈带7两端与挂杆6相连接,颈带7为交叉叠放的条形带,颈带7上设置有垫块8,牵引杆3的与颈带7相匹配处设置有头托9,调节杆4的尾端设置有棘条10,定位架2上设置有带有把手11的定位片12。如图2所示,定位片12处设有棘轮13,把手11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在第一轴14上的与棘轮13相匹配的带有弹簧15的拨动片16,定位片12上设置有安装在第二轴17上的与棘轮13相匹配的带有复位簧18的止退片19,把手11后压时第一轴14与止退片19相接触,定位片12上开有与第一轴14相匹配的弧形槽20,止退片19的与第一轴14相接触处为坡形。
进行颈椎治疗时,人躺在颈腰椎牵引架间并将臀带5与人臀部固定,然后将颈带7与人颈部固定,再根据人体高度不同,将把手11向前推动,拨动片16推动棘轮13转动,棘轮13的转动推动棘条10伸展,调节头部与臀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治疗颈椎的目的。治疗完毕,下压把手11,拨动片16抬起,把手11后压到第一轴14与止退片19相接触时,止退片19离开棘轮13,拉动把手11即可复位,调节十分方便。而颈带7为交叉叠放的条形带,使用时将其与人体后脑相接触,在牵引时能直接作用在人颈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而牵引杆3上设置有挂杆6,颈带7两端与挂杆6相连接,则使得人头部能根据需要调节角度。颈带7上设置垫块8,牵引杆3的与颈带7相匹配处设置头托9,使得人躺着既舒适又有利于头部固定。治疗腰椎时,将胸带固定在牵引杆3处的挂环21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新元,未经齐新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钉制钉机
- 下一篇:电机装配轴承时注胶固持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