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槽式高频振动排种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6395.3 | 申请日: | 2008-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9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亮;郭玉明;郑德聪;张东光;陆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7/16 | 分类号: | A01C7/16;A01C7/2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王瑞玲 |
| 地址: | 030801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槽式 高频 振动 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于草籽、谷子、高粱、小麦、豆类、玉米等作物精少量播种作业的环槽式高频振动排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作物种子排种器包括撒播排种器、条播排种器和点(穴)播排种器三大类,条播排种器包括外槽轮式、内槽轮式、纹盘式、锥面型孔盘式、离心式、摆杆式、匙式、刷式等型式,此类排种器一般适用于粒径大于3.5mm的种子排种,难以满足草籽、谷子、黍子等小籽粒作物的排种要求,主要表现为:①上述排种器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小籽粒种子容易进入运动间隙中,造成种子的破碎,甚至影响排种装置的正常工作;②播小籽粒种子时,播量较大,一方面造成种子的浪费,另一方面致使后续的间苗工作量大,往往因为不能及时间苗,导致苗荒苗弱,影响作物产量,制约其产业化发展;③排种器的适应性差,如条播式排种器不适合中耕作物精量点播或穴播要求,精量点播和穴播机不适合草籽、小麦等作物条播要求等,造成使用者设备投资大,利用率低;④气吸式、气吹式、气送式等气力式精量排种装置,系统结构复杂,配套动力大,不适合与小型动力机械配套使用。
早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小籽粒作物播种的技术难题,曾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根据一般条播排种器排量较大的特点,采取“掺砂子”或“掺废种子”,进行混合播种的办法,以相对降低有效种子的播量,或者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加大其外形尺寸后再实施播种等,这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籽粒种子排种难的问题。因此,进行小籽粒作物排种装置的创新与设计,对满足生产所需和提高机械化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本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籽粒排种器结构进行了许多改进,例如该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02322.2,发明名称为“多头异型螺旋槽小籽粒精少量排种装置”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改进结构形式,虽然与原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种子破损率高、无法实现精少量播种、结构复杂等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过实践证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种子由充种区进入护种区的入口处,槽内多余的种子没有被强制约束,清种容易而不伤种,但是由于种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将槽内种子带走,造成漏种现象,最终导致充种、排种不均匀;另外螺旋槽排种轴与套筒的配合,由于结构体积所限,只能实现单行播种,同时通用性较差,通过更换螺旋槽排种轴仅能用于小籽粒播种,无法满足大籽粒物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各种型式的小籽粒排种器由于结构上的缺陷而存在各自不同缺点的问题,提供一种环槽式高频振动排种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环槽式高频振动排种器,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方的种箱,机架下方设有排种器壳体,排种器壳体顶部开有与种箱落料口位置相对应的进种口,底部开有排种口,排种器壳体中部贯穿设置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壳体上的排种轴;排种器壳体内还设置与其精密配合并与排种轴装配的排种轮,排种器壳体与排种轮的配合间隙为0.10mm;排种轮外表面间隔均布有环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环槽的数量及分布可根据排种器体积大小确定,环槽断面尺寸可根据粒径大小不同的种子来确定,从而可通过更换排种轮达到满足不同种子的排种需要。
排种主要分为四个过程:1、种子从种箱落入排种器壳体的进种口,随着排种轴的旋转,种子在重力及种子间的推力作用下,充入到排种轮外周圈的各条环槽内,此过程为充种过程;2、环槽内的种子随着排种轴旋转,至进种口一侧时,依靠排种器壳体内壁将超出环槽表层的种子刮除,只留存环槽内的定量种子,此过程为清种过程,清种是保证排种器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排种均匀性、种子用量、种子破碎率等均由这一阶段来决定;3、环槽中的种子经清种定量后,进入由排种轮和排种器壳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在排种器壳体内壁的保护下,环槽中的种子被推送而到达排种口,此过程为护种过程;4、在排种口处,位于不同环槽内的种子在重力、离心力和种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落入排种管,此过程为投种过程。在护种过程中,种子受自身重力、法向反力、离心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环槽中的种子随排种轴的转动向排种口移动,在这一阶段如果种子中掺和有谷糠、小石子等杂质而可能造成排种器堵塞,因此,除了播种时应注意种子的精选,排种轮与排种器壳体之间合适的间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试验,根据不同种类的小籽粒得出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10mm,以避免小籽粒种子进入工作间隙而堵塞排种器,同时也可避免造成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