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板支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02376.3 | 申请日: | 200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洪旭文;王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金春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板支架结构,具体是指太阳板户外固定用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太阳能的应用已从航天领域走向各行各业,走向千家万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自行车等都相继问世,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现已被广泛使用。太阳板(即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因而太阳板需安装在户外,如房顶等等充分受阳光辐射的地方。为能接收更多的辐射能,太阳板多为表面积较大的扁平状,受风力影响较大,所以其安装固定结构需有较强的定位能力及结构强度。
美国专利US2006/0156651公开了一种太阳板支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主梁1和卡块2,图1所示为主梁1的截面图,卡块2置入主梁1中,卡块2上开有贯通的螺孔,通过一螺钉3将压板4与卡块2螺固,太阳板即夹置于压板4与主梁1之间,通过在太阳板的周边设置主梁1及复数个卡块2,将太阳板固定到主梁1上,而主梁1的另一侧也配合卡块2将主梁1固定于屋顶或其它位置。卡块2呈
“L”型,没有螺孔的一边末端形成内弯的卡钩21,主梁1上对应形成挡墙11,横向挡止卡块2,挡墙11上缘形成突沿12,配合卡钩21,纵向挡止卡块2。由于为了起横向定位作用必须设置挡墙11,使主梁1结构复杂,且太阳板面积较大,周长较长,主梁1为长条形,看似不大的挡墙11,实际上耗费了很多材料,无形中提高了主梁1的成本,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材料,且能起到稳固的横向和纵向定位作用的太阳板支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太阳板支架结构,包括主梁和卡块;主梁具有两个开口朝向不同的供卡块置入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一侧形成内折的挡沿,开口的另一侧内壁形成一挡墙,至少一个容置空间内的挡墙下沿处内壁与卡块紧配合,且内壁为一向内渐宽的斜面;卡块设有供螺钉贯穿的螺孔。
所述两容置空间开口方向呈垂直设置。
所述卡块呈类似“Z”形,两侧分别形成一挡块。
所述卡块的其中一挡块侧边形成一滑槽,主梁容置空间的内壁对应形成一道定位滑轨。
所述主梁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数道凸起的凹凸槽,使两个主梁相对旋转180°后其凹凸槽可相对卡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卡块置入主梁的容置空间中,通过一螺钉将压板与卡块螺固,太阳板即夹置于压板与主梁之间,通过在太阳板的周边设置主梁及复数个卡块,将太阳板固定到主梁上,而利用主梁的另一容置空间与卡块、螺钉配合将主梁固定于屋顶或其它位置。当螺钉紧固后,卡块两端抵靠于挡沿及挡墙,形成纵向定位,当卡块抵靠于挡墙时,容置空间的内壁与卡块形成紧配合,形成横向定位。
由此,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容置空间的两侧壁上形成两挡墙,即可起到稳固的横向及纵向定位效果,与现有技术(美国专利US2006/0156651)相比结构简单,大大节省了材料。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卡块无需如该发明的卡块弯折成“L”型,因此在使用相同体积的材料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卡块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主梁的截面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主梁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主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卡块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两主梁凹凸槽卡合示意图;
图8为借由凹凸槽连接主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板支架结构的较佳实例,包括主梁5和卡块6。结合图4所示,主梁5具有两个开口朝向不同的供卡块6置入的容置空间51,本实施例中两容置空间51开口方向呈垂直设置,纵向的容置空间51用于固定太阳板7,横向的容置空间51用于将主梁5固定到预定位置。容置空间51的开口处一侧形成内折的挡沿52,开口的另一侧内壁54形成一挡墙53,纵向容置空间51的挡墙53下沿处内壁54与卡块6形成紧配合,且内壁54为一向内渐宽的斜面。参阅图5所示,卡块6呈类似“Z”形,两侧分别形成一挡块62,卡块6主体上开有贯穿的螺孔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金春,未经洪金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2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地管封水件防漏法及防漏套防漏裾
- 下一篇:摩擦取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