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电两用风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0106.9 | 申请日: | 200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8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覃帮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帮建 |
| 主分类号: | B07B4/02 | 分类号: | B07B4/02;B07B1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 地址: | 40236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风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除壳的农用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除壳的手、电两用风车。
背景技术
风车是一种传统的农用加工机械,主要是用于禾谷娄等作物收获时,对种子进行除杂、清洗和精选。目前的风车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人力风车,人力手摇连接轴的曲柄转动叶片扇风分离状谷和秕谷、米糠灰尘。这种农具在中国稻产区几乎每户必备,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经久耐用。但是它由人力摇柄扇风、劳动强度大。另一种为电力风车,以电动机为动力带动叶片扇风,非常方便。但是在收割的季节,由于稻产区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电力风车,电路容易出现故障,导致经常停电就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转换的手、电两用的风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电两用风车,出风道一端连接风鼓,所述出风道和风鼓由机架支撑,所述出风道上部设置有进料斗、下部设置有粗粮出口和精粮出口,所述风鼓侧壁开孔内安装有电机,该风鼓内的叶轮套在电机转动轴的输出端上,其关键在于:所述电机旁边的风鼓侧壁上设置有主动轮,该主动轮上设置有摇手柄,所述电机转动轴的外端套有从动轮,该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相连。有电的时候将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皮带取下,以电机为动力带动叶轮转动;没有电的时候用皮带将主动轮和从动轮相连,人手握摇手柄转动主动轮将从动轮带动使叶轮转动,风车工作。
上述进料斗外表面边沿设置有支撑于出风道和风鼓上的支撑筋条,位于风鼓的支撑筋条向下延伸到风鼓侧壁开孔处。
上述所述主动轮设置在位于风鼓的支撑筋条上。比直接固定在风鼓侧壁固定更牢固。
位于所述风鼓侧壁开孔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机座,所述电机与从动轮之间的转动轴上套有保护罩,该保护罩边缘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座和风鼓的支撑筋条下端。保护罩可以保护人手不被电机所伤。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自由转换为以人力或以电力驱动风车工作,在有电和没电的情况下都能工作,不会影响生产;并且在原有电力驱动的风车上不增加多少成本,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手、电两用风车,由出风道1、风鼓2、机架4、进料斗5、主动轮9、从动轮10、粗粮出口6和精粮出口7等组成,出风道1一端连接风鼓2,所述出风道1和风鼓2由机架4支撑,所述出风道1上部设置有进料斗5、进料斗5外表面边沿设置有支撑于出风道1和风鼓2上的支撑筋条5a,位于风鼓2的支撑筋条5a向下延伸到风鼓2侧壁开孔处。下部设置有粗粮出口6和精粮出口7,精粮出口7靠近风鼓2,粗粮出口6离风鼓2稍远。所述风鼓2侧壁开孔,该孔内安装有电机8,该电机8外圆周边沿的支耳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座11和风鼓2的支撑筋条5a下端。该风鼓2内的叶轮2a套在电机8转动轴的输出端上,所述电机8为扁平圆柱形,其中一部分位于风鼓2内,一部分位于风鼓2外,所述电机8旁边的风鼓2侧壁上设置有主动轮9,主动轮9设置在位于风鼓2的支撑筋条5a上。该主动轮9上设置有摇手柄9a,所述电机8转动轴的外端套有从动轮10,该从动轮10通过皮带与主动轮9相连。位于所述风鼓2侧壁开孔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机座11,所述电机8与从动轮10之间的转动轴上套有保护罩12,该保护罩12边缘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座11和风鼓2的支撑筋条5a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帮建,未经覃帮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