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92806.8 | 申请日: | 2008-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7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明;毕金成;蒋康涛;高文军;刘明涛;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林俭良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冷散热器多采用单层流道,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散热主体1(如金属块),在散热主体能设置一层的流道2。通过流道的进液口引入冷却流体(如水、乙醚等各种冷媒),冷却流体在流道2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以冷却安装在散热主体上的元器件,然后经由流道2的出液口流出。
现有的单层流道液冷散热器多用于单面安装功率模块(如IGBT模块),虽然也有采用在散热器的两面安装功率模块(如IGBT模块)的双面安装的应用,但由于散热效率不高,且反面安装功率器件时热阻很大,往往难以满足大功率功率模块的双面安装的冷却要求。所以单层流道的散热器绝大部分均应用在单面安装功率模块的应用场合。单层流道液冷散热器具有如下不足:
1、单面安装,散热器效率不高;
2、冷却单元的体积大,浪费空间;
3、散热器总重量重,冷却成本高;
4、散热器接口多,增加了泄漏的风险。
为此,有个别国外的厂家将双面安装功率模块的思路应用到变频器的水冷散热器方案上。该散热器包括两层并联设置的流道。冷却流体从一个进液口进入散热器后分两路分别在上、下两层流道内流动,在流出主散热区域又汇流成一路从一个出液口流出散热器,该散热设计方案虽然利用双面安装功率模块的优势,但缺点也较明显:
1、在相同流量下,由于流道全部并联,冷却流体分散到各个流道内,使得流道内的流速较低,传热系数小,热阻大。
2、散热器内部流道短,流体与散热主体无法实现充分的热交换,换热效率不高。
3、无法保证上下两层的流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双层液冷散热器流道内的流体速度低、流道短、流速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最大限度的增加冷却流体在散热器内流过的路径、提高流道内流体的流速、流速均匀的液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良导热散热主体,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至少设有分层排列的、并串联连接的两层流道;串联连接后的流道包括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散热主体为整体式散热主体,所述流道包括在所述散热主体内分层开设的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所述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上层流道包括多条贯通所述散热主体两侧的上层通道、以及分别在所述散热主体前后两端相互错位开设的上层连通槽,相邻的所述上层通道至少一端通过所述上层连通槽连通;
所述下层流道包括多条贯通所述散热主体前后两端的下层通道、以及分别在所述散热主体两侧相互错位开设的下层连通槽,相邻的所述下层通道至少一端通过所述下层连通槽连通;
所述散热主体开设有连通最外侧的所述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的上下层连通槽;而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在远离所述上下层连通槽的所述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液冷散热器还包括分别封闭所述上层连通槽和下层连通槽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开设有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对应的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拼合成一整体的上层散热板、下层散热板、以及设在所述上层散热板和下层散热板之间的导热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流道包括在所述上层散热板内侧形成的上层流道、以及在所述下层散热板内侧形成的下层流道;所述导热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导热隔板隔开所述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并由所述连通孔串联连通所述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流道包括埋入所述上层散热板内侧的上层管道、以及埋入所述下层散热板内侧的下层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两层流道的串联连接在所述散热主体内导通连接、或者由跨接在所述散热主体外的外接管导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每一层所述流道包括多个并联连接和/或串联连接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中,每一层所述流道的通道相对位或错位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加工用高效冷却装置
- 下一篇:钢管打头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