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4363.X | 申请日: | 200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白景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2M23/02 | 分类号: | B62M23/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宏祥 |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驱动的自行车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存在的问题:(1)车速超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事故频发、安全性差(2)骑行功能差。由于整车重量大和曲柄间距大,超出了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正常范围,造成骑行费力,已经失去了普通自行车的骑行功能。(3)轻摩化趋向明显,已偏离电动自行车技术要求。
国家主管部门正在清理整顿过程中。我国政府规定将电动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最大车速、整车重量等均有明确的技术规定,但我国目前电动自行车向轻便摩托车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交通事故攀升,直接威胁道路安全。各地政府和交管、技监、工商等部门,查处轻摩化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禁止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另外,电动自行车,顾名思义,只是一种增加电动功能的自行车而已,无论是在车速上,还是在车重、外观上均不能偏离自行车基本属性,因此,开发一种保持自行车全部功能(车速、车重、重心位置、变速骑行功能和人体工程学参数),并具有电力驱动能力的全新电动自行车将成为社会交通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电动时的车速不超过20Km/h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轮盘、中轴和曲柄组件、与车架中轴座装配的减速器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一小齿轮轴组件和一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与所述小齿轮轴组件的小齿轮啮合的外离合器和与所述中轴和曲柄组件的中轴连接的内离合器,所述内离合器和外离合器同时连接于所述轮盘;所述小齿轮轴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动机组件;所述电动机组件固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小齿轮轴组件的小齿轮设置有1~4个斜齿。
所述小齿轮轴组件包括小齿轮轴,所述小齿轮轴的外圆面上固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减速器壳体相接的轴承,所述小齿轮轴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小齿轮。
所述小齿轮轴的输入端设置有插接齿I,所述插接齿I与所述电动机组件设置在电机轴内的联轴节头上的插接齿II插接,所述插接齿I和插接齿II之间设置有星形插接式联轴器减震垫。
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外圈、中间体和内圈,所述外圈的外圆上设置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中间体与自行车的轮盘相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电动自行车的中轴相连接,所述中间体与外圈组成外离合器,所述中间体和内圈组成内离合器,所述外离合器与内离合器的超越方向相反。
所述减速器壳体组件包括一个减速器壳体和一个用于滑动插入所述车架中轴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减速器壳体的侧壁内,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用于将其与中轴座固紧;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孔,用于与车架中轴座上设置的一个定位台适配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小齿轮的齿数少,所以采用较小的中心距就可以实现很大的传动比,能够保证自行车电动时的车速不超过20Km/h,径向尺寸不大于轮盘直径;本实用新型采用叠加式双向单作用超越离合器,体积小,特别是轴向厚度小,保证了两个曲柄(脚蹬拐)的距离在普通自行车的正常范围之内,保证骑行起来的舒适性,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非电动骑行时不增加额外的骑行阻力,具体说就是电动机转子不转动,像普通自行车一样轻快地骑行。即,看起来和用起来像自行车,非电动时骑行起来也像自行车一样轻快。并且装配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的总体结构与普通自行车无本质区别,只是车架的中轴座和车架管略有改动以适合传动装置和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可以单独组装,然后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简便、可靠地安装到自行车的车架上去。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速器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小齿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插接齿I的A向视图;
图7是星形插接减震垫A向视图;
图8是图7A-A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未经天津内燃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