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蟑螂捕捉盒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2409.8 | 申请日: | 2008-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庚 |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28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蟑螂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捕捉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知的蟑螂捕捉器存在以下特点:1、制作工艺复杂,对技术水平要求高。2、运用电力驱动设备。3、用含有有毒药物的食品作诱饵。4、入口处为达到只能进不能出的效果设计复杂的机关。其弊端在于:高技术的要求增加了制作的难度,高成本不得于推广,电力消耗带来资源的浪费,有毒药物的使用污染了环境,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毒、不需要电源的蟑螂捕捉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设有盒体,盒体的上部设有盒盖,在盒盖的中间开有一圆形的小口,用于安放漏斗状入口。漏斗状入口的下端设有两行并排的锯齿状薄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作简易,无污染,无需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有盒体3,盒体3上部设有盒盖2,在盒盖2的中间开有一圆形的小口,用于安放漏斗状入口1。漏斗状入口1的下端设有两行并排的锯齿状薄片4。
使用时,将诱饵放入盒体3内,气味通过漏斗状入口1发散,引诱蟑螂从漏斗状入口1爬入,漏斗状入口1下端锯齿状薄片4的设计,能符合蟑螂喜好钻缝的天性,同时也能使蟑螂进入后不能逃离。盒盖2设置为透明,可以通过其观察盒体内的情况,将进入的蟑螂倒掉,达到捕捉蟑螂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庚,未经李建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4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