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田地面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29635.4 | 申请日: | 2008-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6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祎;杨光;王登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 地址: | 710021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田 地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地面系统,确切讲是一种气田地面系统。
背景技术
气田地面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井场,二是集气站。井场主要设备为:单井计量装置,井口高低压紧急截断阀:集气站主要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天然气压缩机、污水罐、闪蒸分液罐等设备。现有的建设都是在不同地方规划建造,所用设备型号不规范,加工设备价格很高。这对于有上万口井、上百座集气站气田的分散型油田,每年建集气站20座以上的气田地面系统所造成的投资增加、工期延误及生态环境损伤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地面建设,而且使生产运行成本和系统运行维护费很难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田地面系统,以便使地面系统在标准化、规范化得到提高,降低建设投资费用,使生产运行成本和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田地面系统,其特征是:地面系统包括进站区模块、分离器区模块、压缩机区模块、污水罐区模块、闪蒸分液罐模块、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及清管外输区模块,进站区模块和分离器区模块在四方体的空间上方;污水罐区模块、闪蒸分液罐模块、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及清管外输区模块在四方体的下方固定;压缩机区模块在四方体的空间右方;进站区模块与分离器区模块通过管道阀门组件连接;管道上有控制阀;分离器区模块通过管道与压缩机区模块连接。
所述的进站区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6.6m×2.0m×1.8m。
所述的分离器区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11.8m×9.1m×2.8m。
所述的压缩机区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20m×17.5m×6.6m。
所述的污水罐区模块长×宽尺寸分别是:尺寸6m×12m。
所述的闪蒸分液罐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5.0m×2.6m×2.3m。
所述的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10.5m×3.5m×1.5m。
所述的清管外输区模块长×宽×高尺寸分别是14.5m×3.1m×1.5m。
所述的进站区模块一端与外气接口通过管道阀门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阀门组件与分离器区模块连接,对采气干管来气进行接收,通过阀门切换,可使任意一路单井采气干管进入任意一分离器区模块;分离器区模块同时在与压缩机区模块、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及清管外输区模块通过管道阀门组件连接;分离器区模块、压缩机区模块、污水罐区模块、闪蒸分液罐模块通过排污管线连通,实现统一的污水处理和排放;进站区模块、分离器区模块、压缩机区模块、闪蒸分液罐模块、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同时连接放空管线,使各自具有罐内气体放空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地面系统中的进站区模块、分离器区模块、压缩机区模块、污水罐区模块、闪蒸分液罐模块、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及清管外输区模块,进站区模块和分离器区模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四方体的空间内可以使集气站地面建设费用大大降低。每个模块容易形成标准,使单件生产成本降低,占用耕地和生态环境损伤减少,系统整体维护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图1是连接管线说明示意图。
图中:1、进站区模块;2、分离器区模块;3、压缩机区模块;4、污水罐区模块;5、闪蒸分液罐模块;6、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7、清管外输区模块;8、四方体;9、管道阀门组件;10、排污管线;11、放空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气田地面系统的实施例框架图。地面系统包括进站区模块1、分离器区模块2、压缩机区模块3、污水罐区模块4、闪蒸分液罐模块5、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6及清管外输区模块7,进站区模块1和分离器区模块2在四方体8的空间上方(这里所指上方是针对附图而言);污水罐区模块4、闪蒸分液罐模块5、自用气及计量区模块6及清管外输区模块7依次从左到右固定在四方体8的下方;压缩机区模块3所占面积较大,它在四方体的空间右方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