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9433.X | 申请日: | 200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98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姚红;董小超;刘洋;张金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强;姚红;董小超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39/00;A61M1/00;A61M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0001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调节 固定 胸腔 引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设计一种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为端、侧孔式硅胶管,在使用时主要依靠丝线缝合胸壁皮肤结扎固定。在很多接受普胸手术的病人,手术后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常常需要根据病情变化来进行调整。调整引流管前需要解除丝线的固定,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又需要重新用缝针固定。这通常给病人带来痛苦,病人因此对必要的调整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出现许多针对这一问题的改进,主要是弃用皮肤缝线结扎固定的方法,采用各种气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引流管。但是这些方法忽视了两个问题:第一,丝线牵动皮肤固然会引起病人的疼痛,但是却能够最灵敏及时的提醒病人,注意引流管牵拉和引流瓶的摆放位置。而气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往往起不到这个效果;第二,气囊、固定器、胶布或者绷带等的固定效果均不如胸壁皮肤固定确切牢靠,往往在更换敷料清洁伤口的同时就有可能改变引流管的位置。而且这些设计大多附件众多、操作复杂,并不利于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固定线的胸腔引流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沿管体纵轴的一部分管壁较其它部分薄,即管壁外周是圆,内周是椭圆,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与纵轴平行的薄壁区。当用力挤压管体时,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内凹陷,此时受挤压部分的管壁周长减小,固定丝线松驰,便于止血钳牵动向两侧移动;当挤压力撤除后,凹陷部位弹性回复,周长恢复到正常,丝线再度紧张,发挥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引流管整体图:1引流管管体,2端孔,3侧孔,4刻度线,5薄壁区
图2是引流管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沿管体纵轴存在薄壁区域,因而这一部分的管壁相对其它部位容易受外力而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2所示,对于固定线所在部分薄壁区施加一定压力,此处薄壁区受力向内弯曲凹陷,管壁其它非薄壁部分向凹陷处靠拢;受力处引流管部分周长变小,固定线松弛,使用血管钳就可以轻松的将固定线向周围两侧移动。当引流管位置调节到适合位置时,撤去施加于固定线所在管壁上的压力,薄壁区管壁弹性回复,周长回到正常值,固定线再次紧张,重新发挥固定引流管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强;姚红;董小超,未经李强;姚红;董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9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架
- 下一篇:一种立式配有圆盘摩擦离合器的食用菌装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