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3523.8 | 申请日: | 200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陈栎坛;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 |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E04H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地震 救生 应急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伤害,各界人士从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地震预测技术、防护技术、建筑加强技术等,这些方法尽管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对强烈地震和突发性的地震仍是无法抗拒。通过唐山和汶川大地震我们了解到人员伤亡大部分是建筑倒塌造成的。由于地震发生时人员来不及撤离,又没有应急设施,当建筑物倒塌时墙体和楼板碎片砸在人体上,造成大批人员伤亡。为了防止突发性地震给人们造成生命危险,减少人身伤亡,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研究,终于发明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是地震救生应急装置整体结构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是地震救生应急装置防护墙体结构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三是地震救生应急装置缓冲器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四是地震救生应急装置报警电路设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是由防护墙、应急门及救生室内的辅助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地震救生装置为球形空芯结构,其整体外层为球形防护墙,防护墙内的空间为救生室,救生室内设有信息报警系统、安全带座、维生物品,该装置下部的防护墙为切面结构,并设有缓冲器,在防护墙的外侧设有应急门、副门、缓冲器、通气孔和透光孔。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墙的结构是依次由外层、防震吸能层、高强骨架、隔热层和内层所构成,外层、防震吸能层、高强骨架、隔热层和内层采用粘合剂或螺丝固定为一体。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墙下部切面处设置缓冲器,防护墙周围设置副缓冲器,缓冲器为弹簧或弹性气囊结构,缓冲器与防护墙固为一体。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救生室内设有安全带座,安全带座悬空设置,人员可固定在安全带座上。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救生室内设有存放水、食物、药、仪器等必要的维生物品、信息报警系统,分别设在救生室内的任一部位,其中:信息报警系统的控制开关为手动开关和自动开关,设在防护墙和前壁、后壁上,手动开关、自动开关并联在一起。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信息报警系统是由电源、开关和信息发射器、蜂鸣报警器所构成。其中各开关并联后与电源串联,与蜂鸣报警器形成闭合回路;信息发射器并联在蜂鸣报警器两端。
所述的一种球形地震救生应急装置,该装置可设置在建筑物内,如居室、工厂、隧道、矿井内,可设计成1人或多人的救生装置,当地震时,人员打开应急门进入救生室内,固定在安全带座上即可。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制造的救生应急装置,当建筑物倒塌时,物体砸到救生装置时,防护墙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当救生装置下落,缓冲器先着地吸收能量,减少对人的冲击,由于救生装置为球形结构,堕落下的建筑物体可以滑落下去,减少对救生装置的积压。当装置堕落后,防护墙上的开关自动接通,启动信息报警系统,发出救援信号,救生室内的水、食、药物可维持人员的生存。其中付门的作用是为救援人员设计的拆救结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墙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座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信息报警发射器电路原理图。
图中:1.防护墙,11.外层,12.防震吸能层,13.高强骨架,14.隔热层,15.内层。
2.应急门。
3.缓冲器,31.副缓冲器。
4.透光孔。
5.通气孔。
6.救生室,61.维生物品箱,62.信息报警系统,63.安全带座。
7.副门。
E.电源,K1.开关,K2、K3、K4、K5自动开关,F.蜂鸣报警器,X.信息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未经陈罘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塑成型装置
- 下一篇:等静压设备上可移动的加压柱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