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2160.6 | 申请日: | 200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4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张秀芹;王光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秀 |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庆德 |
| 地址: | 261041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输液器,包括莫菲氏滴管,莫菲氏滴管的上端与上输液管的一端连通,上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入瓶穿刺针连通,入瓶穿刺针插入高处的药瓶中,药液便通过上输液管流进莫菲氏滴管中,上输液管中部设有控制输液管流速的调速器,调整调速器旋钮便可对输液器流速进行粗略控制,莫菲氏滴管的下端与输液针连通,药液最终通过输液针进入人体。这种输液器莫菲氏滴管滴头粗,滴液大,流速快,约20滴/ml,不能满足微量精确输液的要求,尤其对临床上静滴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或者给婴幼儿输液,如果药量过大或不精确,将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满足普通输液要求,又可微量精确输液的输液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输液器,包括莫菲氏滴管,莫菲氏滴管经上输液管与入瓶穿刺针连通,莫菲氏滴管的下端经下输液管与注射针连通,下输液管上设有下调速器,其结构特点是:在上输液管的两端并联有微滴输液管,微滴输液管的下端设有伸入到莫菲氏滴管内的微滴输液滴头,上输液管上设有上调速器。
本输液器采用双输液管并联设计,既可作为普通输液器使用,又可作为微量精确输液使用,当作为普通输液器使用时,上调速器全部打开,药液将通过上输液管进行输液,调节下调速器的开关大小即可控制输液速度,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药液通过微滴输液管流进莫菲氏滴管内,作为普通输液,其影响可以忽略;当作为微量精确输液使用时,将上输液管中部的上调速器关闭,则药液将通过微滴输液管流入莫菲氏滴管内进行精确输液,精确输液的输液量主要由微滴输液管下端的微滴输液头来决定,当需要减小输液滴速时,将下调速器的开关适当关小即可。
作为改进,为了使上输液管上端和微滴输液管上端连接更稳固,上输液管的上端和微滴输液管的上端通过三通连通。
综上所述,本输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满足普通输液要求,又可微量精确输液,特别适合临床静滴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等需微量精确输液的药物,或者给婴幼儿输液。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为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入瓶穿刺针,2为三通,3上输液管,4为微滴输液管,5为上调速器,6为普通输液滴头,7为微滴输液滴头,8为莫菲氏滴管,9为下输液管,10为微孔过滤器,11为进气管,12为空气过滤器,13为下调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输液器包括莫菲氏滴管8,莫菲氏滴管8的上端与上输液管3的下端连通,上输液管3的下端设有普通输液滴头6,普通输液滴头6的规格为20滴/ml,上输液管3中部设有控制输液管流速的上调速器5,上输液管3的上端与入瓶穿刺针1的药液通道连通,入瓶穿刺针1的进气道与进气管11的一端连通,进气管11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12连通,这样,药瓶中的药液便在自身重力和空气大气压的作用下经上输液管3进入莫菲氏滴管8中。莫菲氏滴管8的下端与下输液管9的上端连通,下输液管9的下端经微孔过滤器10与注射针的注药端连通,下输液管9上设有下调速器13。在上输液管3的两端并联有微滴输液管4,详细而言,上输液管3的上端与微滴输液管4的上端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者的连通是通过三通2实现的,上输液管3的下端与微滴输液管4的下端并排与莫菲氏滴管8连通,微滴输液管4的下端设有微滴输液滴头7,本实施方式中,微滴输液滴头7的规格采用100滴/ml,当需要微量精确输液时,将上调节器5完全关闭,则药液只通过微滴输液滴管4进行输液,微滴精确输液的流速为微滴输液滴头7所限定的流速,也即100滴/ml,当需要降低输液流速时,只需关小下调速器13的开度即可,当需要停止输液时,将下调速器13完全关闭即可,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秀,未经刘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2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