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架及平板电视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0591.9 | 申请日: | 200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成 |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平板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及平板电视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大多数平板电视机的机架结构设计包括前壳、液晶屏幕、金属框架、底座和后壳,液晶显示屏大约占电视整机重量的80%。为提高平板电视机整体安装的稳固性,有必要将液晶屏幕的重量分散到平板电视机的底座上。细致的做法是设计一个支架,组装时,首先将液晶屏幕固定在金属框架中,接着将底座固定在金属框架上,然后将前壳与金属框架固定连接,最后将后壳与金属框架固定连接,完成平板电视机的组装。
这样的组合结构存在诸多不足:(1)这个金属框架要考虑安装主线路板、排热风扇、电源板、挂墙支架、底座等,造成框架的形状复杂、体积大、开模费用高、零件价格高、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2)由于平板电视机的主要重量是由液晶屏产生的,现今26寸以上的平板电视机大部分都是采用的支撑方式为金属框架与底座共同作用来实现,这样液晶屏的重心与底座的竖直方向存在一个夹角,极易产生整个平板电视机前倾,而大部分的解决方式都是通过增加金属框架的壁厚或者增加支撑点来解决,这就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底座直接固定在支架上,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造工序简单且整机稳固度高的平板电视机支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用于固定电视机的显示屏,该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以及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相连,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该支架通过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将显示屏固定到电视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支架进一步包括该支架是呈“C”型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支架进一步包括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支架进一步包括该第一定位部为矩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支架进一步包括该第二定位部为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板电视机,包括支架,用于固定平板电视机显示屏,与支架连接的金属框架,前壳与后壳均固定在该金属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以及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相连,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该支架通过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将显示屏固定到平板电视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平板电视机进一步包括该支架是呈“C”型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平板电视机进一步包括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平板电视机进一步包括该第一定位部为矩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平板电视机进一步包括该第二定位部为梯形凹槽。
与传统平板电视机支架结构相比,这种新型平板电视机支架结构所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充分利用金属框架的结构强度,将液晶显示屏通过支架直接固定在金属框架上。与传统方法相比,支架体积小,结构简单,从而使生产工艺简便,安装调试方便;(2)该支架在不需要螺钉固定的情况下,采用与液晶显示屏和金属框架过盈配合的办法,成功解决平板电视机容易前倾问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与人力安装成本;(3)底座直接固定在金属框架上,使平板电视机放置更稳当,前后摇晃更不容易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视机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剖视图;
其中:1、支架,3、显示屏,31、金属边,5、第一支撑件,7、第一定位部,9、第二支撑件,11、第二定位部,13、金属框架,15、前壳,17、后壳,19、底座,2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05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