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腿纵缝自动焊接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9743.3 | 申请日: | 2008-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9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福;赵光院;程敬亮;刘振亮;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宪福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2;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德平 |
| 地址: | 27261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腿纵缝 自动 焊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支腿纵缝自动焊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支腿的焊接工艺多是由人工操作,步骤烦琐,生产效率较低,有些工厂使用自动焊机来替代人工作业,但是,现有的自动焊机焊接效果较差,只能是作为辅助的方法,焊接过程仍需要工人操作,无法彻底实现支腿焊接的自动化精确焊接,而且,自动焊机所焊的支腿内腔尺寸大小不一,焊接后工件变形严重,不但影响美观,更极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支腿纵缝自动焊接机,它可解决现有支腿焊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送料、定位、焊接及出料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焊接时支腿内外腔均由定位装置牢牢固定,不会发生偏差,支腿内腔部位设计有内衬板,可使焊接后的支腿内腔尺寸统一,焊缝平滑,大大提高了其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支腿纵缝自动焊接机,包括机架,机架上部设置顶梁,机架的一侧设置横梁,横梁上设置上导轨,上导轨上安装焊接机构,顶梁上安装前定位压紧装置,机架上安装焊接平台,焊接平台上安装内衬板装置。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内衬板装置由支板、内衬板气缸、第一衬板、第二衬板和连接杆连接构成,支板的底部开设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支板上安装内衬板气缸,内衬板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下部设置有第一销和第二销,支板下部由上而下依次安装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第一衬板上开设第四斜槽和第二斜槽,第二衬板上开设第三斜槽和第一斜槽,第一销经第二滑槽和第一斜槽穿入第二斜槽中,第二销经第一滑槽和第三斜槽穿入第四斜槽中。焊接机构由移动板、滑板、焊枪、横移气缸、驱动电机和齿轮连接构成,移动板与上导轨连接,移动板上设置移动板导轨,移动板导轨上安装滑板,滑板上安装横移气缸,横移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滑板上安装焊枪,移动板上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齿轮,横梁上设置齿条,齿条与齿轮合。移动板上安装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与导杆的一端连接,导杆的外周安装导套,导套与移动板连接。机架上设置平台导轨,平台导轨的一端伸出机架外,平台导轨与焊接平台活动连接,机架上安装平台动力气缸,平台动力气缸的活塞杆与焊接平台连接。机架的另一侧设置另一根横梁,横梁上设置另一条上导轨,另一条上导轨上安装第二套焊接机构。顶梁上安装后定位压紧装置,后定位压紧装置位于前定位压紧装置的后方。机架的后部开设定位孔,焊接平台的后方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能彻底解决目前支腿焊接中人力资源大量浪费,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焊接平台位于机架内的焊接区;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焊接平台位于机架外的平台导轨上;图6是图5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焊接平台上安装有内衬板装置;图8是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内衬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内衬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闭合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打开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内衬板装置去除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焊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宪福,未经刘宪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9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