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CO气体的反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11820.0 | 申请日: | 2008-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再义;邢本策;王向锋;张立国;邹祥宇;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18 | 分类号: | C01B31/18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co 气体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制备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铁矿石还原试验研究中还原性气体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CO发生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将木炭或焦炭装入反应装置内,在N2保护下加热到900~1100℃,然后通入CO2或压缩空气发生反应生成CO。该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但反应装置经常出现问题,给试验过程带来影响。
目前使用的CO反应装置是一种直接利用电阻炉的刚玉管,将刚玉管上下两端加上密封装置,木炭或焦炭直接装入刚玉管内进行气化反应,下部进气,上部出气。虽然刚玉管抗高温性能好、不受侵蚀,但两端的密封比较困难,下端的进气管容易堵塞,而且两端与中间段的温差较大,容易产生热应力造成断裂,使用寿命较短。
另一种是采用耐热不锈钢加工成一个独立的反应装置,然后将其装入电阻炉内。木炭或焦炭在耐热不锈钢反应装置内进行气化反应,密封和热应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木炭或焦炭直接与耐热不锈钢在高温下接触,又出现了渗碳与氧化侵蚀的问题,使用寿命也很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反应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制备CO气体的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C0气体的反应装置,包括金属壁体、进气管和出气管,金属壁体内部镶嵌刚玉管。
壁体上下端分别设有水冷套管。下端内部设有底部蓖条,蓖条以下是缩口锥形管,缩口锥形管下部是直管,直管侧面有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耐高温合金钢(GH23或GH44)在操作过程中不会被氧化;
(2)内部的刚玉管可防止渗碳现象发生;
(3)两端有水冷保护,密封效果好;
(4)下端侧面进气可避免灰分堵塞;
(5)监控电偶可随时监控反应器内的实际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装置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试验室设备维护量明显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反应装置壁体1材质为耐高温合金钢(GH23或GH44),反应装置内镶嵌刚玉管2,上端设有法兰5,法兰5下部设水冷套管3及其进水管4和出水管10,法兰盖6中心有出气管7,下端内部设有底部蓖条11,蓖条11以下是缩口锥形管,缩口锥形管外侧有水冷套管12及其进水管13和出水管18,缩口锥形管下部是直管,直管侧面有进气管14,直管底部是紧固螺母15,紧固螺母内有耐热密封压垫17,紧固螺母中心有插入内部的热电偶16,通过热电偶监控内部温度。
壁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水冷套3和12,利用水冷来保护两端的密封垫8和17;反应器内设有底部蓖条11,可以使进入的气流分布均匀;14是下端侧面进气管,能够避免掉落的灰分堵塞;热电偶16通过紧固螺母15插入反应器内部,随时对反应器的温度进行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1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