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烧水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08594.0 | 申请日: | 2008-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戴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启云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40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烧水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烧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知的家用热水壶,一个壶底,加热路线在水壶的外部,炉火浪费在 炉具上和空间,壶体下部位容易被烟熏黑,壶体热利用有效率低,炉火与水壶热接触 面少,燃料燃烧效率循环利用次数不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烧水壶,开辟了一条新技术路线, 实现水壶体的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水壶与炉火的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料燃 烧效率八次同步循环加热,快速、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烧水壶,包括壶体、壶 咀、圆门、提手、手柄、壶盖外表面的保温壳、壶一底、壶二底、壶三底,壶顶部位 壶口、壶盖、手柄、提手、中部位壶咀、饼形圆门、凸块、支耳、轴、呈合页式连 接,从壶底向上四分之三的壶一底,壶内分布六个长方薄板凹形间距相等的烟筒,凹 形边与壶体连接,烟筒顶端与水壶体保温壳上端烟火出口相连接连通,烟火出口内风 门呈左右移动式与开关连接,烟筒下端与壶一底边沿弧形口边连接,上下连通燃烧 区,壶一底下的壶二底与壶一底间距一公分,形成燃烧区,壶二底中央的中心向下三 角器高10公分,上端平顶,壶二底中央圆孔直径3公分的中心,加热体与三角器间距零 点八公分,顶端与壶二底中央圆孔边连接,中部、下部位加热器与三角器,加热体连 接连通三角器内外循环水,三角底与三角器下端,加热体下端与壶三底中央炉火入口 边连接,壶咀方向一致的连通管,顶端与壶一底边弧形口连接,下端与壶二底边弧形 口连接连通壶内O形路线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壶体外表面全部用保温壳保温,能阻止壶体外低温吸 热,同步加快热水速度,水壶体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壶底与炉火热接触面有壶一 底、壶二底、三角器包括三角底,加热体、两个加热器、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 料燃烧效率同步加热有三角底,加热体,两个加热器,三角器、壶二底、壶一底、烟 筒、八次循环加热,快速将水烧开、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刮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中1.保温壳、2.壶体、3.壶一底、4.壶二底、5.壶三底、6.三角底、7.壶咀、8.凸 块、9.圆门、10.提手、11.手柄、12.壶盖、13、出气口、14、风门、15.烟火出口、16. 烟筒、17.炉火入口、18.弧形口、19.燃烧区、20.三角器、21.加热器、22.加热体、23. 连通管、24.圆孔、25.壶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保温壳(1)、壶体(2)、外观呈矮圆柱形,壶一底(3)、壶二底( 4)、壶三底(5)、三角底(6)、壶咀(7)、凸块(8)、圆门(9)、提手( 10)、手柄(11)、壶盖(12)、出气口(13)、风门(14)、烟火出口(15)、烟 筒(16)、炉火入口(17)、弧形口(18)、燃烧区(19)、三角器(20)、加热器 (21)、加热体(22)、连通管(23)、圆孔口(24)、壶口(25)。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与壶体(2)、壶咀(7)、圆门(9)、提手 (10)、手柄(11)、壶盖(12)的外表相连,烟筒(16)六个分布壶体(2)内的壶 体周围,间距相等,高五公分,宽四公分,凹形边零点四公分,各与壶体内的壶体( 2)连接,烟筒(16)上端与壶体(2)外上部位烟火出口(15)相连,风门(14)在 烟火出口(15)内,与开关连接,烟筒(16)下端炉火入口(17)与壶一底边弧形口 (18)连接连通燃烧区(19),壶咀(7)与壶体(2)中部位连接。
图3所示实施例中,壶一底(3)与壶体(2)内向上四分之三处连接,参看图1、 3,与壶咀(7)方向一致,连通管(23)上与壶一底(3)边的弧形口(18)相连,下 与壶二底(4)边弧形口(18)连接连通上下循环水,圆孔(24)在壶二底(4)中央 与加热体(22)顶端边连接,加热体(22)与三角器(20)之间间距顶端与燃烧区( 19)连通,保温壳(1)、壶体(2)、壶一底(3)、壶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启云,未经戴启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8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