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电子锁具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44499.5 | 申请日: | 200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宁;罗晓革;程力;董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宁 |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30088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子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锁一般是传统的由机械零件组装而成的机械锁,其 不足之处在于:只要采用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机械锁钥匙就可以开锁, 其保密性和防盗性较差,不适合用于保密和防盗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所, 此外,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需要用锁的地方,由于一把钥匙只能开一 把锁,所以我们需要随身携带一串钥匙,在开锁时还需要在一串钥匙中 寻找其中的一把,使用很不方便。另外,还有IC卡锁和磁卡锁,虽然 提高了安全性,但对于分散性的门锁用IC卡和磁卡管理很不方便。而 现有的电子锁具的尺寸太大,无法直接安装到电力机柜的锁盒内,限 制了电子锁具在电力系统的普遍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锁方便,闭锁可靠,便于对分散性 门锁进行管理,适合在电力系统中普遍推广的微型电子锁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微型电子锁具,由锁体和U形锁梁组成,锁体上开设有空腔部, 该空腔部的敞口处设置有盖体,盖体与锁体围成的区域内有电子锁闭 机构,电子锁闭机构包括电子驱动机构,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 与锁体上设置的数据接口电连接,所述的电子驱动机构包括与控制电 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的电机,电机驱动锁塞机构,使锁塞机构与 U形锁梁处在分离开锁或镶嵌配合闭锁两种位置状态,所述的锁体上 还设有一个应急机械开锁机构,应急机械开锁机构驱动锁塞机构与U 形锁梁处在分离开锁位置状态,所述的电子驱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电 机输出轴上的齿轮齿条机构,齿轮与电机同轴转动,齿条的长度方向 与电机的轴向垂直布置,齿条向下顺延设置压簧,压簧与齿条均套设 在滑动轴上,滑动轴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滑动轴的轴向与齿条、压簧 的运行轨迹一致,电子驱动机构还包括转柄,转柄套设在固定于空腔 内的圆柱形螺钉柱上,转柄的中心呈圆管状,转柄一侧的外围壁面上 设置与齿条上的齿相啮合的齿轮,转柄的另一侧抵靠在锁塞机构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微型电子锁具配合手持机使用,开锁方便, 闭锁可靠,防盗性能较高;手持机便于对分散性的门锁进行管理;微 型电子锁具内无需电源,功耗较低;开闭锁时,工作数据分别记录在 手持机和微型电子锁具的存储芯片里,对开门记录的管理也更为方便 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去掉盖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子驱动机构和锁塞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子驱动机构、锁塞机构、限位机构和U形锁梁配合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子驱动机构、锁塞机构、限位机构、U形锁梁和应急机 械开锁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分别是用机械钥匙开锁时处在开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8是用手持机开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微型电子锁具,由锁体10和U形锁梁20组成,锁体10上开 设有空腔部,该空腔部的敞口处设置有盖体30,U形锁梁20与锁体 10之间,锁体10与盖体30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锁体10的空腔与 外界相通的部分采用防水密封处理。盖体30与锁体10围成的区域内 有电子锁闭机构,电子锁闭机构包括电子驱动机构40,电子驱动机构 40包括与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的电机41,电机41采用直 流电机,电机41驱动锁塞机构50与U形锁梁20处在分离开锁或镶嵌 配合闭锁两种位置状态,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与锁体10上设置 的数据接口90电连接,控制电路封装在电子线路板80上,电子线路 板80位于滑动轴45的旁侧,其板面与滑动轴45的轴向平行,电子线 路板80内还设有存储芯片和报警输出电路,数据接口90位于锁体10 的底面上,与手持机上的数据接头配合使用,如图1、2、9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宁,未经赵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4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