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9801.8 | 申请日: | 200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2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富强;熊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图像 自适应 增强 方法 | ||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的自适应增强分为建立增强系数映射模型阶段和图像增强处理阶段,进行一次增强系数映射关系模型建立后可以连续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1、用fu表示原始图像,fo表示增强处理后的输出图像,fl表示fu的低频分量,fh表示fu的高频分量,fh=fu-fl;fu的灰度级均值用m表示,标准偏差用σ表示;用A表示fu的增强系数,用B表示fh的增强系数;
1.2、建立增强系数映射模型阶段:
1.2.1、选取样本图像fu,对fu进行手动增强处理,获得fu的m和σ以及对应的A和B,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计算fu的m和σ;
第二步,采用3×3的模板对fu进行均值滤波,得到fl,计算fu-fl得到fh;
第三步,通过计算fo=Afu+Bfh对fu进行增强处理;改变A对图像的亮度增强,改变B对图像的对比度增强,fo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时,记录m、σ、A和B;
第四步,选择另一幅样本图像,重复进行步骤1.2.1中的第一步到第三步,获取50幅以上样本图像的m、σ以及对应的A和B;
1.2.2、以步骤1.2.1中的样本图像的m、σ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A和B作为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增强系数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增强系数的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映射模型,该网络包含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层和一个输出层;输入层和输出层各包含两个神经元,隐层的神经元数目为n和k为输入及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
第二步,以步骤1.2.1中获取的样本图像的m、σ作为学习样本的输入,A和B作为学习样本的输出;对步骤1.2.2中的第一步建立的增强系数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进行训练,对各组学习样本,采用BP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相结合训练得到增强系数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的最优模型参数及其权值;
1.3、图像增强处理阶段:
1.3.1、计算待增强图像fu的m和σ,将m和σ作为步骤1.2中建立的增强系数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的输入,获取增强系数A和B;
1.3.2、采用3×3的模板对fu进行均值滤波,得到fl,计算fu-fl得到fh;
1.3.3、通过计算fo=Afu+B(fu-fl)对fu实现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8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盘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调整装置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