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燃油助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0590.1 | 申请日: | 2008-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仓;黄敬洛;侯益民;夏学信;夏向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0L1/30 | 分类号: | C10L1/3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油 助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燃油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燃油助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急剧增 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 胁国家经济安全,开发节能汽车和汽车燃油助剂对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节 约能源有重要意义。目前汽车燃油助剂的开发日益升温,汽车燃油助剂种类较多, 比如史兆宪等人发明的稳定轻烃添加剂由煤油40-70%、甲苯20-40%、三氯乙烷 1-3%、蓖麻油3-10%等组成,加入到稳定轻烃中能提高其辛烷值,改进燃烧性能, 符合90号汽油标准;深圳日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车用轻烃油,加入了一种油 公核磁共振传递剂做为燃油助剂;侯金鹏等人发明的轻烃改性剂由6-9%稳定剂、 50-60%抗爆剂、18-26%催化剂、5-7%清洁剂、1-2%抗氧剂、1-2%防腐剂、5-8% 助溶剂等组成,将其加入轻烃中制成车用燃料油。以上各种汽油添加剂均采用复 配方法制成燃油助剂,没有对轻烃本身进行处理,虽然其辛烷值可以达标,但不 能完全解决轻烃作为汽油或汽油组分时本身存在的饱和蒸汽压过高,容易产生气 阻问题,以及燃烧时容易结焦产生积碳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制约着轻烃作为 汽油助剂的使用。
轻烃是石化产业的副产品,是用途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化工原料和优质燃 料。与其他燃料相比,轻烃具有较高热值,比液化石油气热值要高出许多,对人 体没有毒害,对环境几乎达到零污染。但只有在对轻烃进行质的改性后,添加各 种添加剂才能使轻烃真正成为清洁高效车用燃料。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对轻烃进行改性处理,提供一种加入改性轻烃的清洁 汽车燃油助剂,以克服使用过程中汽油饱和蒸汽压过高,容易产生气阻及燃烧时 容易结焦产生积碳等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以戊烷为主的轻烃(碳五)为原料,首先通过加成反应,对轻烃中的碳五进 行改性,提高碳五燃烧时的清净性;用生物质提取物、多元醇、抗氧化剂、金属 钝化剂和抗爆剂制备复合稳定剂,以提高碳五燃烧性,降低其饱和蒸汽压,提高 其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最后将两者混合均匀配制成汽油助剂。
改性碳五生产方法:反应釜中加入顺酐,加热熔化后,向其中加入混合碳五, 反应放热后,加入催化剂,保持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2-3小时,将固液分 离,取液体产物即为本发明所用改性碳五,其代表性反应为:
所用催化剂为氯化锌、氯化铝或骨架镍,顺酐与碳五摩尔比为1:1。
稳定剂主要成份为:
玉米油、蓖麻油、棕榈油生物质提取物1:1:1比例混合物15%,
C12-18脂肪多元醇59.9%,
抗氧剂:叔丁基对苯二酚5%和二仲丁基对苯二胺10%,
抗爆剂:乙基叔丁基醚5%和二茂铁基配位化合物5%,
钝化剂0.1%,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
稳定剂在配制时分为三组,一组是先将不易溶于石化油类的生物质提取物, 溶于多元醇;二是将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相溶;三是抗爆剂。然后依次加入反 应釜中,充分搅拌即成为具有抗爆和降低蒸汽压综合作用的燃油稳定剂。
最后将配制成的稳定剂加入到改性碳五中制成汽车燃油助剂,其加入量为改 性碳五重量的1-25‰。该汽车燃油助剂可以大比例地与市售汽油混合,达到国 标要求。
本发明技术要点在于:
乙烯工业中分馏出的轻烃、二烯烃、炔烃、环烃等存在着异构体,组分复 杂,针对车用燃油,必须对以戊烷为主的轻烃(碳五)进行技术处理,使处理后 的轻烃真正成为清洁高效车用燃料。另外,针对改性轻烃蒸汽压偏高,辛烷值偏 低,易出现爆震、气阻等问题,通过大量的长期的筛选试验,优选了十余种化学 物质和生物提取物,组成一种集稳定、抗爆于一体的复合添加剂,较好地解决了 上述问题。该添加剂配方不是各组分的简单性能之和,而是一种协同增效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配方中各组分辛烷值较高,提高了燃料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改 善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特征,并且各种成分自身蒸汽压低,能有效地降低改性碳 五的蒸汽压;另外,配方中的各种成分与汽油相溶性好,不混蚀、不分层、不吸 水,是一种相溶性很好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未经河南省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0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