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膜轴承用缓冲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9514.0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波;雷志云;向宇;刘贵永;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6C33/74 | 分类号: | F16C33/7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 地址: | 5107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膜 轴承 缓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原材料准备,原材料为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模具设计和加工;
b、原材料裁制成扇形片,模具预热;
c、扇形片有规律地层叠放于预热好的模具型腔中:将扇形片称重,放入模具型腔时采用一次叠放5片,每一片的厚度为0.14mm~0.3mm,在模具型腔中依次搭接,放够一整圈,重复5~8次操作完成加料;通过已预热好的模具温度,将扇形片初步软化,彼此粘附,并尽量紧贴模具型腔,合模;
d、调整好平板硫化机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对扇形片进行固化,使扇形片成型为依次连接的挡水环、连接环、固定环和顶紧环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结构;
e、脱模取坯件;
f、机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模具的加工包括:对模具型腔进行打磨抛光,使模具型腔的表面光洁度达到Ra=0.4~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通过支架把原材料卷筒支撑到与工作台面等高,把原材料卷筒平展在工作台面上,然后把金属扇形片模板压在原材料上,用割刀沿着金属扇形片模板的两弧边沿弧线切割,就裁制得到扇形片,扇形片的长约800~1000mm,内径为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最小内径;模具预热包括:空模加热模具40~60分钟,通过点触式温度测量仪测量模具的温度,把模具加热到温度100℃~120℃,从平板硫化机上把模具拉出来,拭擦干净每片模具、模具型腔面和操作工具上的油污和杂质,然后在模具的配合面、模具型腔面及上下模有相互接触的平面处均匀喷涂911油性脱模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包括:
d1、把装好扇形片的模具拉入平板硫化机内,平板硫化机的表温始终设定为160℃~180℃,不加压或加以0~0.3MPa的压力,加热8~10分钟;
d2、连续冲模5次,每次冲模压力从0上升到3MPa,之后在3MPa压力下保压固化5分钟;
d3、连续冲模2次,每次冲模压力从0上升到5MPa,之后在5MPa压力下保压固化3分钟;
d4、冲模1次,冲模压力从0上升到8MPa,之后在8MPa压力下保压固化1分钟;
d5、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直径<1.5m,则加至12MPa压力,固化60分钟,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直径≥1.5m,则加至15MPa压力,固化9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先把从硫化平板上拉出的模具吊到冷却水箱中冷却2~3分钟,用撬棍在模具周围均匀松动上下模,直到上下模完全分离开,取下坯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的机加工包括:采用手动砂轮机打磨去除飞边,并抛光内外圈,直至用手触摸无毛刺、飞边,有光滑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膜轴承用缓冲环的材料为D241F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5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硬件辅助的辅核任务动态优先级调度的实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