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阀开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13945.6 | 申请日: | 2008-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廖慧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慧芬 |
| 主分类号: | F16K31/44 | 分类号: | F16K31/44;F16K31/60;F16K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阀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阀开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简易控制是否供水的水阀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控水装置,是以机械式水龙头水阀为主。在操作机械式水龙头时,是利用旋转的方式来调整水流的启闭。然而,使用者往往因为旋转角度不足或旋钮施力不易而无法完全关闭水流,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在清洗双手之前,使用者通常利用脏污的手来开启水龙头把手,当完成清洗后,使用者势必要重复接触水龙头把手来进行关闭,此时,将沾染先前脏污的位置而再度弄脏双手。
因此,为能有效控制水流的启闭,并减少使用者操作水龙头把手可能产生的问题,开发出一种通过红外线感应侦测来控制水流的方法,使用者仅需将双手置于红外线感应位置,即可驱动水龙头开启或关闭。相比于传统机械式水龙头,红外线感应的方式可以确实执行水流开启或关闭的动作,此外,使用者不需接触水龙头,可以避免双手重复污染的问题。然而,红外线感应的灵敏度是最为使用者所诟病,使用者必须重复寻找适当的红外线感应区域才能够驱动水龙头开启,且红外线感应器可能因为长时间与水靠近而受损,甚至降低其灵敏度,而增加使用上的不便性。而且,红外线感应器的价格昂贵,不符合经济效应。
现有习知多种水阀控制器,如美国第US 4,512,551号以及第US5,286,000号专利案所示,是通过水龙头出水处设有一调控杆,该调控杆具有一可以密封该出水口的密封结构,使用者藉由改变该调控杆的角度,而破坏该密封结构与出水口的密封关系,使得水流流出。然而,该种水阀控制器可能因为调控杆的角度或密封结构的公差问题而无法有效止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种水阀开关,如中国台湾第575121号、美国第US5,131,622号、第US 5,704,397号以及第US 6,131,608号专利案所示,在水阀开关内增设一弹簧以加强密封结构的止水功能。然而,弹簧为金属材料,当经过一段使用时间后,可能因为弹性疲乏而导致弹性降低或结构的损毁,仍无法保持密封状态。
再请参阅中国台湾第I228578号以及第I271484号专利案,美国第US4,456,222号、第US 4,771,985号、第US 5,651,531号以及第US 6,942,195号专利案所示,揭露多种无弹簧式的水阀开关,该些水阀开关是在内部以及调控杆上各增设一相对应棘齿结构,藉由水压以及使用者手部施力而使该调控杆定位于不同位置,以决定水流流出与否。然而上述水阀开关结构复杂,不易组装,且调控杆会因为棘齿结构相对应连动而旋转,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缩短水阀开关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控水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水阀开关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控水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水阀开关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控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控水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水阀开关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简化水阀开关的整体结构,并增加其使用寿命,非常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慧芬,未经廖慧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