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系统中基站的自动配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04992.4 | 申请日: | 200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戎璐;胡宏林;陆晔顼;金圣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88/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冯 珺 |
| 地址: | 200050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系统 基站 自动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系统中基站的自动配置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空中接口进行基站的自动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建立自组织网络(SON,self-organized network),使网络自动进行配置、优化、维护等操作,已经成为未来蜂窝系统的发展趋势。无论是NGMN还是3GPP,都已经将SON列为其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我国FuTURE计划中也将SON网络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主要专题之一。在自组织蜂窝网络中,基站上电之后可以自动进行配置、优化、操作维护,且而基站的管理软件、空中接口参数等均通过自配置过程下载获得,由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维护和优化,这也正是未来网络的要求。
请参见图1,其为3GPP LTE中基站自配置的流程和所实现的功能。基站上电或接入回程接口后,即进入自配置即预运营状态,首先执行步骤(A):基本功能启动,在这一步骤中,其要配置IP地址、检测操作维护中心(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OAM),还要获得网络认证,同时还需与接入网关(aGW)建立关联,并下载基站软件和运营参数等,接着执行步骤(B):初始无线设置,包括进行邻居列表配置及与覆盖、容量相关参数的配置等,最后进入运营状态,即执行步骤(C):正常运行。
目前,基站最简单的自配置方法是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获得IP地址,然后通过IP广播与操作维护中心建立连接,进行自配置。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基站自配置,例如,专利号为7158533B2的美国专利中,提出了使用帧中继的方法为基站配置专用地址,从而实现自配置;在公开号为US2008/0098476A1的美国专利中,针对3GPP LTE系统,描述了基站与接入网关间的交互式认证流程及自配置过程;而在公开号为CN101047639A的中国专利中,则提出了一种通过基站使用IGMP协议加入配置服务器所在组播域,获得配置服务器IP地址,进而进行基站登记,并通过接收服务器的组播包获得配置信息的方法。然而,不管是DHCP方法,还是前述各专利文献中的方法,都是基于假设基站除了拥有接入链路的空中接口外,还另外有一个专用的回程接口为前提条件,即基站除了有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空中接口外,还至少具有另一个接口实现基站与管理节点相连的回程接口,常用的回程接口为光纤接口或以太网接口。由此基站先使用专用的回程接口与操作维护中心建立连接,再获取配置信息。显然,现有这些方法对于只有一种接口可以工作的基站将不再适用。如图1所示,基站在完成其传输和无线配置之前,必须先与操作维护中心建立IP链路,从自配置服务器中下载相关软件及配置信息,这对于仅有无线接口的基站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此外,随着蜂窝系统使用的频谱越来越高,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蜂窝基站布设密度也将越来越高。考虑到网络建设及维护成本等因素,在IMT-A网络中将会存在大量没有传统回程链路的基站,而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这些基站对自组织功能的要求。
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增强蜂窝网络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在IEEE 802.16m和3GPPLTE-Advanced标准提案中,均提出了自回程(self-backhauling)技术,即采用原蜂窝系统接入链路的空中接口来实现无线回程链路的技术,请参见图2,其为标准提案中构想的各种基站共存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基站3、基站4和基站5为使用了自回程技术的基站,基站1和基站2为普通基站。自回程技术的采用,可使蜂窝网络的自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采用自回程技术的基站只需要配置一种接口,即基站原有的空中接口,如此既可降低基站设备成本,还可增加运营商频谱利用率。但是,如何实现自回程技术这一构想,使基站能完成自配置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系统中基站的自动配置方法,以实现仅通过空中接口完成新基站的自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