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84823.9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乔宏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宏岳 |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34/66;A01D34/73;A01D43/08;A01D63/04;A01D69/06;A01D57/26;A01F29/01;A01B7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 地址: | 7117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行距 兼收 玉米 收割机 | ||
1.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收割单元上下面分别通过轴承或铜套或粉末冶金套与上、下转轴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转轴支撑架(18)、下转轴支撑架(2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收割机机架(20)上,每个收割单元绕辊刀轴(33)能左右随意转动,自动跟随玉米行距变化而自动调整,以便使相邻两个收割单元的茎秆喂入口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与玉米行距自动保持一致;每个收割单元有独立的拉茎揉搓机构,拉茎揉搓机构由线速度不同的拉茎揉搓辊构成,它既起拉进玉米杆的作用,又具有揉搓玉米杆功能,还具有送料的作用;拉茎揉搓机构由一个高速拉茎揉搓辊(7)和一个低速拉茎揉搓辊(13)有间隙的固定在同一平面构成,高速拉茎揉搓辊(7)直径大,转速快,低速拉茎揉搓辊(13)直径小,转速慢,高速拉茎揉搓辊(7)和低速拉茎揉搓辊(13)线速度比为1∶1.5-2.5之间,间隙为3-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收割单元由割台框架机构(27)和主框架机构固定连接构成,割台框架机构(27)连接在主框架机构前部,主框架机构的上转轴空心座(19)和下转轴座(21)分别通过上轴承(17)和下轴承(22)与上转轴支撑架(18)、下转轴支撑架(2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主框架机构由轴承座板(32)和齿轮箱(24)通过两边侧板(14)连接形成一个主框架,主框架机构中间固定有摘穗辊(6),高速拉茎揉搓辊(7),低速拉茎揉搓辊(13)和茎杆切碎总成(8),主框架一侧板(14)内表面上镶嵌有静刀座(12),静刀座(12)上固定有静刀(11),主框架机构后面安装有碎茎杆导向板或茎杆回收装置(10),主框架机构的茎杆切碎总成(8)上安装有上转轴空心座(19),上转轴空心座(19)上套有上轴承(17),上轴承(17)与上转轴支撑架(18)转动连接,辊刀轴(33)一端由上转轴空心座(19)中间穿出并套接动力输入皮带轮或锥齿轮(16);主框架机构的下部安装有下转轴座(21)并套接下轴承(22),与下转轴支撑架(2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轴承(17)用铜套或粉末冶金套取代,下轴承(22)用铜套或粉末冶金套或推力轴承取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收割机机架(20)上在同一平面上平行连接1-4个收割单元,每个收割单元与相应一套的上转轴支撑架(18)和下转轴支撑架(23)、转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割台框架机构(27)包括分禾器(1)、拨禾链(2)、切割轴(3)、喂入链(4)、涨紧轮(5),割台框架机构(27)前部有分禾器(1),分禾器(1)为剪刀口状,剪刀口前宽后窄形成通道,在分禾器后边形成茎杆喂入口,通道内左右对称有切割轴(3)、切割轴(3)后排列有涨紧轮(5),切割轴(3)通过喂入链(4)与主框架机构的摘穗辊(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行距茎穗兼收型玉米收割机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收割单元有独立的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由动力输入皮带轮(16)或锥齿轮与辊刀轴(33)连接,将动力输入,辊刀轴(33)通过齿轮箱(24)与风机回收装置(10)、高速拉茎揉搓辊(7)、低速拉茎揉搓辊(13)啮合,高速拉茎揉搓辊(7)、低速拉茎揉搓辊(13)与摘穗辊(6)齿轮啮合,摘穗辊(6)通过喂入链(4)与切割轴(3)连接,切割轴(3)带动茎杆切断刀(28)、拨禾链(2)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宏岳,未经乔宏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8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