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算结果展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80712.0 | 申请日: | 200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劳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算 结果 展现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运算结果展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网络运营服务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客户需要查看海量网络用户中满足某些条件的用户特征是什么,这类用户总数是多少。由于查询数据量大,无论是数据库查询记录还是通过模型预测,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客户只能等待,不能马上看到结果,客户感知度较差,实际应用效果较差。另外,在有些时候,系统需要与操作者进行交互,根据操作者选择的客户特征,即时的显示满足特征的客户数量。在客户数据量极大(千万级以上)的情况下,这种即时的客户数量运算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业界对于这种大数据量查询展示一般是针对生产数据库的备份库进行查询,同时采用后台(即查询系统的业务处理程序,用户不能直观看到)闲时更新数据(凌晨时段),前台(即查询系统的前台页面,用户能够直观看到)展示采用异步处理过程,对更新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得到前多少个结果时就展现在页面,后台继续运算,直到将全部数据查询完毕后,才展现符合查询条件的记录共多少条。
在实现上述运算结果展现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查询结果是从备份库得来的,查询出来的结果不能实时展现数据,数据相对滞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算结果展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实时查询到生产数据库的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数据库运算结果调用的方法,包括:
从存储的海量数据中按照数据分布抽样建立微缩数据集;
将所述微缩数据集发送给辅助系统。
一种辅助系统运算结果展现的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生产数据库的微缩数据集;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查询条件或选择模型;
选择借助微缩数据集提取满足客户端查询条件或选择模型的结果,展现给所述客户端。
一种生产数据库,包括:
抽样单元:用于从所述存储的海量数据中按照数据分布抽样建立微缩数据集;
微缩数据集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微缩数据集发送给辅助系统。
一种辅助系统,包括:
微缩数据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生产数据库的微缩数据集;
查询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查询条件或选择模型;
选择提取结果单元:用于选择借助微缩数据集提取满足客户端查询条件或选择模型的结果,展现给所述客户端。
一种运算结果展现的系统,包括:生产数据库和辅助系统,其中,
生产数据库:用于按照数据分布建立微缩数据集;
辅助系统:用于选择借助微缩数据集提取并展现查询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算结果展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先借助微缩数据集预测生产数据库查询结果并实时展现结果,再从生产数据库得到真实的查询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替换,不再依赖备份库,使客户端能实时查询到生产数据库的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中步骤S203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生产数据库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辅助系统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辅助系统内选择提取结果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包括:
S101、生产数据库从所述存储的海量数据中按照数据分布抽样建立微缩数据集。
所述对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抽样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抽样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0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