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味地黄液体硬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47655.6 | 申请日: | 2008-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韩业祥;陈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48;A61K47/44;A61P1/14;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3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黄 液体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领域,主要涉及中药成方制剂的液体硬胶囊制备方法,具 体为麦味地黄液体硬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成方麦味地黄制剂主要是麦味地黄口服液、麦味地黄片、麦 味地黄丸等,采用常规技术制备的该成方制剂的丸剂、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口 服剂型,生产工艺复杂,药效流失严重,口服液剂服用不方便等问题常常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发明一种具有药效高、服用便捷、生产方便的麦 味地黄液体硬胶囊,它具备滋肾养肺功效,可用于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的治疗。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麦味地黄液体硬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囊灌装的内容物为麦味地黄的提 取液、食用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液状物,其比例为:提取液10~80%、食 用油10~80%、表面活性剂1~40%。
麦味地黄液体硬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药材的配备:按照中药成方制剂麦味地黄的处方量比例,称取麦冬、 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苻苓、泽泻等八味中药材, 其比例为:麦冬45份、五味子30份、熟地黄120份、山茱萸(制)60份、 牡丹皮45份、山药60份、苻苓45份、泽泻45份;
b、药剂的提取:把按步骤a配备的药材采用传统的用水煎煮法进行提取, 将以上八味中药材加水煮沸提取两次,过滤并合并两次煎煮提取液;
c、药剂的浓缩:把按步骤b的提取液进一步浓缩成稠膏,得到本发明的 活性物质即麦味地黄的浓缩提取液;
d、药物的乳化:将步骤c得到的浓缩提取液和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食用油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混合进行乳化,可得到一种油包水的乳状混合溶液;
e、药剂的灌装:将步骤d得到的油包水的乳状混合溶液通过液体胶囊灌 装机灌装到空心液体硬胶囊中并用胶条封口,制备得到本发明的麦味地黄 液体硬胶囊。
麦味地黄的提取液,可以是水作为溶剂制备的提取液,也可以是酒精作为 溶剂制备的提取液,优选水作为溶剂制备的提取液。
食用油,优选棉籽油或椰子油或花生油或氢化花生油或棕榈油或氢化棕榈 油或大豆油。
表面活性剂,优选单辛酸甘油酯或单月桂酸甘油酯或丙二醇硬脂酸酯或单 硬脂酸甘油酯或司盘-80或司盘-60。
麦味地黄煎煮液的浓缩方法为减压浓缩或膜浓缩,减压蒸馏温度通常较常 压蒸馏要低30度以上,膜浓缩是使水溶液通过膜过滤器滤除水分的方式浓缩, 该过程在常温下操作。
麦味地黄的液体硬胶囊的优点有:
(1)外形体积大小同普通的胶囊且可直接吞服,而口服液是需要灌装在瓶 子里相对每剂规格较大且饮用时还需要借助于吸管或打开瓶盖,从服用便捷性 上液体硬胶囊优于口服液剂;
(2)丸剂、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口服剂型在制备时需要将提取了药材有效 成分的煎煮液通过高温加热除去水分的过程干燥成固体,此固化过程中高温加 热不可避免会造成部分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药效,服用后固体内容物需要 在人体消化液中重新溶解后才能被人体利用,由于通常不能达到完全溶出,也 会损失部分药效,液体硬胶囊内容物本身是液体在制备时不经过固化过程和服 用时不需要在人体消化液中重新溶解过程,从而避免了这两个过程中的药效损 失,从药效上液体硬胶囊优于丸剂、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口服剂型;
(3)在灌装生产过程中,液体硬胶囊是将液体内容物通过胶囊灌装机直接 注入市售的空心胶囊中封口即刻完成,软胶囊剂是将内容物通过压丸机注入自 制的明胶皮中现场压制而成,软胶囊压制前需要通过化胶、溶胶、除汽泡、保 温、胶皮成型等过程现场制备出明胶皮,软胶囊压制后还需要经过胶丸定型、 洗丸、干燥、选丸等程序处理一道,软胶囊整个生产过程控制复杂周期长,从 生产方便性上液体硬胶囊优于软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