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和用于通过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44026.8 | 申请日: | 200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悟;早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 主分类号: | G02B9/34 | 分类号: | G02B9/34;G02B15/16;G03B19/02;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车文;代易宁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成像 设备 用于 通过 形成 图像 方法 | ||
下述优先权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以供参考:
2007年7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9236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和用于通过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 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适用于胶片相机、电子静态照相机、摄像机等的光学 系统,诸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4-61910。
然而,这种传统的光学系统已经不能充分地校正在广角端状态中 的横向色差或场曲。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光 学性能的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和用于通过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其按照从物体起的 顺序包括: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 镜组;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四透 镜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一个具 有至少一个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1)和(2)的A透镜:
1.85000<nA (1)
-0.92<fA/fG<-0.10 (2)
其中nA表示A透镜的介质在波长λ=587.6nm的d线处的折射率, fA表示A透镜的焦距,fG表示具有A透镜的透镜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配备有根据第一方面的光学系统的 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其按照从物体起的 顺序包括: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 镜组;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四透 镜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 个具有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4)的至少一个A透镜:
1.87300<nA (4)
其中nA表示A透镜的介质在波长λ=587.6nm的d线处的折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配备有根据第三方面的光学系统的 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系统的形成图像的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光学系统,其按照从物体起的顺序包括:具有 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 射能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四透镜组;第一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满足 下述条件表达式(1)和(2)A透镜:
1.85000<nA (1)
-0.92<fA/fG<-0.10 (2)
其中nA表示A透镜的介质在波长λ=587.6nm的d线处的折射率, fA表示A透镜的焦距,fG表示具有A透镜的透镜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系统的形成图像的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光学系统,其按照从物体起的顺序包括:具有 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 射能力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四透镜组;第一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个具有满足下述条件 表达式(4)的至少一个A透镜:
1.87300<nA (4)
其中nA表示A透镜的介质在波长λ=587.6nm的d线处的折射率。
本发明使得能够提供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成像设备和 用于通过该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本申请的例子1的光学系统的 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图2A和2B是示出对焦在无穷远时,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例子1 的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2A示出不进行减振时的各 种像差,图2B示出相对于0.734度的旋转相机抖动进行减振时的彗差。
图3是示出对焦在无穷远时,在中等焦距状态中根据例子1的光 学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
图4A和4B是示出对焦在无穷远时,在远摄端状态中根据例子1 的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4A示出不进行减振时的各 种像差,图4B示出相对于0.432度的旋转相机抖动进行减振时的彗差。
图5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本申请的例子2的光学系统的 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尼康,未经株式会社尼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