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中成药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8665.3 | 申请日: | 2008-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宫兆瑛;李晓燕;王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兆瑛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光明 |
| 地址: | 264200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小儿 腹泻 外用 中成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中成药剂。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
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的病症。其发病机理有三:1、感受外邪:小儿脾胃薄弱,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均可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下泄而腹泻。2、内伤饮食:由于哺乳不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伤则匀化失调,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以至清浊不分,下走大肠而腹泻。3、脾胃虚弱:若患儿先天脾胃较弱,后天调护不当,或久病迁延不逾,均可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而腹泻。
西医学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最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
肚脐,中医穴名曰神阙,为人体经络总枢,经气汇海,通过奇经八脉并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也证明,脐部为腹壁关闭最晚和最薄处,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且有利于药物归经,药效循经直达病所,能起到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
脐疗法是把药物制成膏、丹、丸、散后,敷、纳、熏、灸、蒸、熨于脐部的一种外治法。用脐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有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小儿内服药物及输液困难,且西药的毒副作用对小儿的影响,提供一种简便易行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成药制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中成药剂,采用干姜、川椒、广木香、公丁香、吴茱萸、炒五倍子为原料,研成细末调和均匀制备而成,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份为:干姜5~10、川椒3~5、广木香5~15、公丁香5~10、吴茱萸5~10、炒五倍子5~10。
本发明原料的重量份优选范围为:干姜5、川椒5、广木香10、公丁香10、吴茱萸10、炒五倍子8,前述原料混合研成细末制备而成合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疗小儿腹泻药剂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无任何毒副作用,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使用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合剂:取洁净的干姜5份、川椒5份、广木香10份、公丁香10份、吴茱萸10份、炒五倍子8份,将药物配齐后,调和均匀并用药具研成细末制成合剂。使用时,取上述合剂50克用适量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12小时。
本发明干姜、用椒、吴茱萸、丁香诸味药性皆辛热,归脾胃经,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温化水饮,助阳止泻;煨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实肠止泻;五倍子味酸涩寒,入肺、大肠、肾经,具有收敛固涩、涩肠止泻之效;此外黄酒尚是中医学中很重要的辅料或理想的“药引子”,能够有效地溶解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且有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功效,藉此使药达病所。诸药合用敷脐既能通神阙穴,又有燥湿健脾,温中调气之功效,从而达到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兆瑛,未经宫兆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8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点销售系统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