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及液压内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2693.4 | 申请日: | 200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秦顺全;郭春荣;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 地址: | 430000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砼箱梁 液压 内模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的液压内模装置。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简单、美观大方、制造方便、承载能力强,在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桥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生产分工厂预制及桥位浇筑两种,主要的生产工序有模具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模具拆除等。箱梁生产模具由内模、外模翼板模、侧模和端模及支承基础组成,其内模一般由多块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组成,安装及拆除均由人工进行。其不足之处是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申请号为200610201284.6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液压预制箱梁内模系统,该系统的内模板由顶模与一对上阴角模和一对下阴角模铰接而成,上斜向油缸连接于顶模与上阴角模之间,下斜向油缸连接于上阴角模与下阴角模之间,在内模板围合成的空腔底部中央沿箱梁进深间隔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架设钢轨,钢轨上行走平移小车,平移小车包括走行轮、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上的支座梁,平移小车的车架延伸至内模板外,其上安放液压泵站及操作台。平移小车可整体行走,方便了内模的整体出入。
但是,上述系统中的中模板与顶模板采用旋转脱模,其不足之处在于:旋转脱模因液压油缸所施加力的角度不理想,会产生很大的分力,液压油缸所施加的力的一部分使模板旋转,起到脱模的作用,一部分分力对模板的旋转并无帮助,而是直接由模板结构承受,传递给旋转的中心铰,造成脱模困难;另外,由于上述有害分力的存在,模板所需要的刚度更大,模板用料更多,旋转脱模所需要的扇形体空间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桥梁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所采用的液压内模装置中脱模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包括组合内模板,若干液压油缸组、纵移小车和若干组撑杆,所述纵移小车设置在组合内模板的内部空腔内且沿组合内模板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组合内模板包括顶模板、左右中模板和左右下模板,所述左右中模板与左右下模板分别铰接,所述顶模板分别与左右中模板的端面抵接;所述液压油缸组包括顶模板伸缩油缸、左右中模板伸缩油缸和左右下模板伸缩油缸,所述顶模板伸缩油缸以及左右中模板伸缩油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纵移小车和顶模板、中模板的内表面铰接,所述左右下模板伸缩油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下模板和中模板铰接;所述顶模板、左右中模板和左右下模板的内表面上和纵移小车上分别设有若干可调撑杆固定铰座。
所述左右中模板的横截面为三折弯板状,其上部折弯部分别与顶模板平行。所述顶模板的横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所述左右中模板的上部折弯部的端面为斜面且与顶模板的倾斜端面接触。
所述每组撑杆包括可调撑杆和套筒撑杆,所述可调撑杆包括顶模板撑杆、中模板撑杆和下模板撑杆,所述顶模板撑杆、中模板撑杆和下模板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铰座。所述套筒撑杆由筒套和插装在筒套内的筒芯组成,筒套和筒芯的另外两端分别与中模板内表面的下折弯部以及纵移小车固定连接,筒套和筒芯上分别设有固定销轴穿装通孔。
还包括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所述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分别设置在的筒套的上下两侧且上加强杆和下加强杆两端分别与筒套和中模板的相邻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左右中模板伸缩油缸与中模板的铰接点设置在中模板内表面的下折弯部。
所述顶模板伸缩油缸至少四个,分别垂直于顶模板的下表面。
所述纵移小车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若干连接所述主梁的联结梁和若干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由电机驱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系统,包括上述的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轨道和液压站,所述轨道沿预应力砼箱梁纵向轴线通过轨道支承预埋件设置在该箱梁的底模上,所述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设置在轨道上且沿轨道纵向移动,所述液压站通过液压管分别与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车的液压油缸组连接
该预应力砼箱梁液压内模系统还包括若干模板支承预埋件,所述模板支承预埋件设置在下模板和预应力砼箱梁的底模之间。
本发明,顶模板与中模板抵接,在顶模板脱模后,中模板沿中模板伸缩油缸轴线向纵移小车收缩,中模板采用了与顶模相同的直线移动脱模方式,使模板的剥离更加容易,模板运动所需要的空间更小,模板可回缩至更小的体积,从而更容易通过箱梁端隔板预留孔,内模系统适应能力更强。另外,液压油缸布置更加合理,液压油缸的轴线与混凝土面的夹角更大(90度为最佳),使液压油缸的有害分力更小,液压油缸的设计荷载更小,脱模更加方便,操作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6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网页收集的方法及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