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七氟烷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9596.X | 申请日: | 200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43/17 | 分类号: | C07C43/17;C07C41/14;C07C41/01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小瑛;刘春生 |
| 地址: | 27600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七氟烷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氟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俗称七氟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发现,氟化醚具有有效的吸入麻醉性。被包括在这些麻醉剂中的是desflurane(CF3CHFOCHF2)、异氟烷(CF3CHClOCHF2)、安氟醚(ClFCHCF2OCHF2)和七氟烷((CF3)2CHOCH2F)。由于七氟烷的快速失去知觉性与快速的恢复性——这是当代吸入麻醉剂的理想特性,它成为一种特别有利的吸入麻醉剂。约以1%-5%体积的与氧的混合物或含足以维持呼吸量的氧的气相混合物,由吸入路径向呼吸空气的温血动物提供七氟烷。
美国专利3683092与3689571披露了使用七氟烷作为吸入麻醉剂,及通过氯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与过量的氟化钾,在120℃的高沸点溶剂中,以氟取代氯甲基的反应的合成方法。这些专利还公开了通过六氟异丙醇和硫酸二甲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随后用三氟化溴氟化所得的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生产七氟烷的方法。美国专利4328376公开了在从类似于美国专利3689571中所述方法中产生的副产品烯烃中分离七氟烷的方法。
七氟烷的其他合成路线参见下列的专利出版物:美国专利3897502-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用含20%氟的氩氟化; 美国专利4250334与4469898-利用氟化氢、甲醛和硫酸或其他脱水剂进行六氟异丙醇的氯甲基化反应;和PTC国际申请WO 97/25303-六氟异丙醇与双(氟甲基)醚反应。
Okazaki等人在氟化学(Fluorine Chem.1974,4(4),387)中描述了一种得到氟甲基醚的电化学氟化反应。德国专利25 20 962介绍了在125℃-149℃与氟氧化铬存在下,由氯甲基醚与氟化氢合成氟甲基醚。Bensoam等人[Tetrahedron Lett.,1979,4,353]介绍了通过与四羟基氟正膦的卤交换合成氟甲基醚。德国专利2823 969公开一种通过相应的有机氯化物或溴化物与特选的氢氟化胺反应制备包括一氟代甲基醚的有机氟化物的方法。氢氟化三乙胺与氢氟化吡啶是用来制备这样的有机氟化物的氟化剂的具体例子,氟化物的产率一般约为40~80%。中国专利1244187改进了该工艺,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另外,美国专利4874901报道了在高温与高压的条件下,氯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与纯氟化钾反应,但反应转化率较低。
美国专利6100434报道了使用六氟异丙醇为原料,在无水三氯化铝及三聚甲醛存在下首先生成氯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后者与金属氟化物以氟取代氯甲基的反应的制备七氟烷的方法。该法存在下列技术难题:(1)第一步反应过程为三相反应,反应过程中同化,极难搅拌,从而造成后处理时易发生冲料现象,存在安全隐患;(2)第一步反应产物{氯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纯度不高,杂质较多。
WO2008037039描述了以六氟异丙醇为原料,与甲醛等价物、强酸和氯化剂直接反应生成七氟烷中间体氯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的制备方法。该法主要存在下列技术难题:(1)六氟异丙醇 转化率较低,未反应完全的六氟异丙醇需通过调节pH值后进行回收、纯化,增加了制造成本;(2)反应产物中的杂质较多,难于纯化(如其中的P3),最终导致七氟烷杂质较多。
根据本发明,提供比较所有技术的产率要高、成本要低的七氟烷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七氟烷合成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七氟烷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七氟烷的方法:利用六氟异丙醇为原料,首先在酸存在下与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反应生成双六氟异丙醇缩甲醛衍生物;双六氟异丙醇缩甲醛衍生物再与无水三卤化铝反应生成卤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醚,然后与金属氟化物反应(以氟取代卤甲基)生成七氟烷。
作为优化,本发明提供的合成七氟烷的方法,步骤如下: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