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角的仿生酶解产物及其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18158.3 申请日: 2008-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1647814A 公开(公告)日: 2010-02-17
发明(设计)人: 刘国飞;周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32 分类号: A61K35/32;A61P7/04;A61P29/00;A61P31/04;A61P31/12;A61P43/00;C12P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6北京市海淀区青云里***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动物 仿生 产物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动物角的仿生酶解产物及其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炎,抗感染,抗病毒、定惊、镇痛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动物角类作为传统中药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临床应用很广泛。动物的角同属皮肤衍化物的组织,其结构和成分相似,均由角质细胞组成。犀角Cornu Rhinoceri Asiatic、广角Cornu Rhinoceri African具有清血热、解温毒、定惊的功能,主治热病神昏澹语、斑疹、吐血等证。羚羊角Cornu Saigae Tataric为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它具有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的功能,中医用于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等证。藏羚羊角Cornu Pantholopsis Hodgson是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的角,主治月经不调、子宫出血、死胎不下等证。山羊角为牛科动物青羊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北山羊Capira ibex Linnaeus的角,本品首载于《本草新编》,曰其:“专活死血”,具有清热镇惊,散瘀止痛之功,目前发现其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病毒作用,与羚羊角药理作用相似,但力弱,故临床常用治小儿惊痫,高血压头痛,流行性乙型脑炎;另发现有兴奋子宫作用,故也用治产后腹痛,痛经等疾病。黄羊角为牛科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pallas的角,本品非传统药材,但民间常作药用,目前已被《吉林中草药》一书收载,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之功,现代研究发现其有类似于羚羊角的药理作用,故临床也常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神昏惊厥,小儿感冒发热,小儿惊风,中风,青光眼等症,以代替羚羊角入药。耗牛角是牛科动物耗牛Bos grunniens(藏语称Yak)的角,是传统藏医药学中的一种特有药材,本品药用始于明代,李时珍曰其:“治惊痫,热毒,诸血病”;目前牦牛已被驯为家畜,药源丰富,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作用,临床常用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等证,疗效突出,普遍认为是一味具有研究价值的中药。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一书,曰:“疗时气寒热头痛”,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水牛角有明显的强心,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感染及保肝、降血脂等作用,故临床可用治热病头痛,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出血,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等症,并且疗效显著;另尚用治急性黄疸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黄牛角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Gmelin的角,本品非传统药材,但民间常作药用,目前已被《中国动物药》收载,为寒性苦味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黄牛角不但能强心,抗炎,抗感染,而且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出、凝血时间缩短,故临床常用治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出血症,流行性出血热,咽喉肿痛等疾病,且疗效令人满意。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ek、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脱落的角基,鹿角的药用,在我国已沿用了近2千年,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为温性咸味药,善入肝肾两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等多方面作用;可广泛用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阴疽疮疡,跌打损伤,产后腹痛,妇人赤白带下;另外,临床亦用鹿角治疗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疾病;目前,研究发现,鹿角能明显增加心脏搏出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治心力衰竭等。犀角及羚羊角药材资源匾乏,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犀角和羚羊角及其制成品。然而这些动物的角在入药的方式上通常采用原药材粉碎后直接服用,或水提后服用,其所采取的提取方法比较传统,由于动物的角含有大量的角蛋白,水提时有效成分不易完全提取出来,药材利用率较低,有效成分没有获得充分利用。经现代较为系统的与临床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和物质基础评价研究,动物角中的水溶性蛋白及肽类、游离的氨基酸成分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体经口服动物角后,经胃蛋白酶及胰酶的酶解、消化,以小分子肽类成分吸收入血发挥疗效,小分子的寡肽类物质和氨基酸很容易被小肠吸收,而大分子的蛋白类在小肠里也很难被吸收。传统的原粉直接服用,原药粉中大分子蛋白,只有少量在体内经过胃肠道的分解,变成小分子的寡肽而被吸收,由于药材粉碎的细度、胃肠道pH的变化及口服其他食物的干扰造成水解的不完全,有效成分被吸收利用的少,造成大量药材的浪费疗效大大降低。水提的提取工艺使得有大部分不溶入水的蛋白被滤过除去,造成大量的药材浪费,疗效同样大大降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8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