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厚负性高分辨率电子束抗蚀剂HSQ上制作密集图形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6381.4 | 申请日: | 200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珉;朱效立;陈宝钦;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3F7/00 | 分类号: | G03F7/00;G03F7/004;G03F7/30;G03F7/40;G03F7/3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厚负性 高分辨率 电子束 抗蚀剂 hsq 制作 密集 图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厚负性高分辨率电子 束抗蚀剂HSQ上制作密集图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束曝光技术(包括电子束直写曝光与投影式曝光)是现代微纳加 工的重要手段,也是下一代光刻技术的有力候选者。抗蚀剂在电子束光刻 技术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对图形转移的成败以及质量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常用的电子束光刻抗蚀剂有PMMA、ZEP520、SAL601等。虽然前两 者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PMMA的抗等离子体刻蚀的掩蔽性能差; ZEP520在显影或经等离子体刻蚀等工艺处理后极难去除;而SAL601是 化学放大胶,工艺性能不稳定,分辨率也较低。
HSQ(Hydrogen silsesquioxane)是由Dow Corning公司开发的一种基 于氧化硅的无机类化合物,产品代号为Flowable oxide。对HSQ的最初研 究是将其作为低介电常数介电层材料应用于亚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而近几年对其研究的热点主要是作为电子束光刻、极紫外光刻中的抗 蚀剂材料以及纳米压印中模具的制作等微细加工方面应用。
作为抗蚀剂材料,HSQ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例如较高的分辨率、较 小的边缘粗糙度。此外,HSQ经电子束或X射线曝光后将形成非晶态的 氧化硅,机械稳定性及抗刻蚀性能良好,且在扫描电镜下不像其他抗蚀剂 那样容易变形从而利于精细结构的测量。
HSQ作为电子束光刻抗蚀剂最大的限制就是其较低的灵敏度,如果入 射电子能量为100kev,对小于50nm的线宽所需要的剂量在6000至 8000uC/cm2之间,这样大的剂量需要电子束曝光设备长时间的工作,不仅 效率低,而且设备稳定性难以保证。
此外,邻近效应是电子束曝光中难以避免的,特别对于在较大厚度、 低灵敏度的负性抗蚀剂层(如HSQ)中直写纳米级密集图形而言,背散射 电子产生的邻近效应尤其严重,从衬底返回的背散射电子会在密集图形之 间的非图形区域引起曝光,致使图形侧壁陡直度下降、图形区域底部结构 发生粘连,从而也必然会阻碍后续剥离、电镀、刻蚀等工艺的进行。
国际上关于HSQ作为电子束光刻抗蚀剂所能达到的分辨率记录的刷 新报道无一都是在抗蚀剂层厚度极小的情况下获得的,例如在20nm厚的 HSQ层上的制作出线宽为6nm的孤立线及孤立点;10nm厚HSQ层上的 线宽与间距比为1∶2的密集线条(线宽7nm)。但一般而言,做完电子 束光刻的后续图形转移工艺,如刻蚀、剥离或电镀等,往往需要几百纳米 的抗蚀剂层厚度,所以像上述的薄抗蚀剂层是没有实用意义的。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果前烘等工艺条件处理不好,在后续的 高温显影过程中,HSQ的光刻图形极易发生漂移及倒塌,这也是HSQ厚 胶工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实际工艺应用中对具有一定厚度(400至500nm)抗 蚀剂图形层的需求,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厚负性高分辨率电 子束抗蚀剂HSQ上制作密集图形的方法,以抑制电子束曝光中背散射电 子造成的邻近效应在制作密集图形结构时的严重影响,并且避免由于抗蚀 剂层应力、缺陷,以及显影气泡等因素造成的光刻图形漂移或倒塌的现象, 使得利用负性高分辨率电子束抗蚀剂HSQ制作密集图形的厚胶工艺实用 化。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厚负性高分辨率电子束抗蚀剂HSQ上制作密集图形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A、对衬底进行表面清洁及热处理;
B、在衬底上涂敷厚度为400至500纳米的负性高分辨率电子束抗蚀 剂HSQ厚胶层;
C、对涂敷了HSQ厚胶层的衬底进行前烘;
D、对HSQ厚胶层进行密集图形的电子束直写曝光;
E、显影的准备工作及实施显影;
F、定影及干燥;
G、进行后续的图形转移工艺;
其中,步骤C中所述前烘采用烘箱或热板进行,在采用烘箱或热板进 行烘烤时进一步采用梯度前烘方法,温度升高及降低过程中该衬底均保持 在烘箱内或热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