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关节疼痛、腰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14938.0 申请日: 2008-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1601770A 公开(公告)日: 2009-12-16
发明(设计)人: 何俊保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04 分类号: A61K36/80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29/00;A61P19/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关节 疼痛 腰痛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关节疼痛、腰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腰痛是几十种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之一。人体的头、颈、双上肢及躯干的重量全部由腰部承担,日常生活、工作中人的姿态、负重、运动均以腰部为中心。腰部又是连接胸腔、腹腔、盆腔的中枢地带。因此,腰痛可以是这些结构中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的表现。此外,脊柱、腰部肌肉、韧带、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腹腔内脏器的疾病等也均可表现出腰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下止,引牵腰脊,皆痛”。腰痛可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在传统观念中,在一般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当做“腰肌劳损”,其实,有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18岁就患了这种病。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中医的“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每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机可究、规律可循、治法可依、预后可测。中医辨病就是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名,即根据四诊等方法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中医“病”的定义,确定疾病的病种,并对该病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体性的诊断思维过程,又称为“诊病”。腰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腰痛为多发病,常与腿痛同时存在,在体力劳动者中发生率较高。在中医书籍中腰痛的论述中多次提及,临床中医诊疗腰痛有很多方法。使腰痛症状减轻或缓解较易,但彻底治愈较困难,俗言称“病人腰痛,大夫头痛”。然对腰痛的认识详于辨证,略于辨病,甚至以证代病,使病名含糊不清,不能很好把握其全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关节疼痛、腰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

生地黄31-59份    白芷55-95份炒  白术40-80份

透骨草55-95份    川牛膝31-59份  桑奇生55-95份

红花40-80份川    芎31-59份      骨碎补40-80份

山茱萸31-59份    独活40-80份    细辛40-80份

2、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49份    白芷81份炒  白术70份

透骨草81份    川牛膝49份  桑奇生81份

红花70份川    芎49份      骨碎补70份

山茱萸49份    独活70份    细辛70份

3、制备方法:

(1)取诸药混合,加6~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四次,每次煎煮1小时;

(2)合并上述四次水煎液,分次滤过,滤液蒸发水分至适量;

(3)浓缩液放冷,加乙醇充分搅拌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