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列管路共享式三管热爆脉冲吹灰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12108.4 | 申请日: | 200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曹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并列 管路 共享 式三管热爆 脉冲 吹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爆脉冲吹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列管路共享式三管热爆脉冲吹灰器。
背景技术
热爆脉冲吹灰器简称脉冲吹灰器,又名激波吹灰器、冲击波吹灰器、弱爆吹灰器、爆炸波吹灰器、爆震波吹灰器、爆震脉冲吹灰器等,最早由前苏联人发明,1988年传入我国,是由“瓦斯炮”演变而来的,其吹灰的基本原理是:使燃料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气在与烟道连通的脉冲发生器内点火爆炸,利用爆炸产生的压缩冲击波的“交变冲压吸拉效应”、“物理微爆效应”和高速脉冲射流的“吹扫效应”吹除锅炉受热面和烟道壁面上的各种积灰,同时兼具振动、声波和高温热解三种清灰效应。脉冲发生器又称激波发生器、冲击波发生器、爆炸波发生器、爆震波发生器、爆炸罐、脉冲罐等;脉冲发生器可以直接与烟道连通,也可以通过脉冲导管与烟道连通,脉冲导管又称发射管、喷管等。由于属于干式吹灰,且吹灰强度高、无死角、作用范围大、节能效果好、设备可靠性高、吹灰费用低廉,与传统的蒸汽吹灰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不但已经普遍地用于锅炉尾部受热面代替传统的蒸汽吹灰,而且也开始被用于吹除工业炉窑内的积灰和结渣,甚至还被尝试用于静电除尘器的辅助清灰等其它场合。
笔者在先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三管式热爆脉冲吹灰器,其申请号为200810111689X,主要是在燃料管路、氧化剂管路之外又增加了专门的吹扫气体管路,从而为热爆脉冲吹灰器采用空气之外的其它氧化剂和氧化剂之外的其它吹扫气体奠定了基础,为热爆脉冲吹灰器的进一步研发拓展出了广阔的空间,但该专利申请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基本的吹灰单元,其中脉冲发生器之外的部分实际上是一个三管式配气点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脉冲发生器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提出并列管路共享式三管热爆脉冲吹灰器。
本发明的方案是:并列管路共享式三管热爆脉冲吹灰器,主要包括配气装置或配气点火装置、分配器、脉冲发生器组和专属混合气支管,脉冲发生器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配气装置或配气点火装置的出口与分配器的混合气进口相连接,各脉冲发生器组则通过其专属混合气支管与分配器的专属混合气出口相连接,其中配气装置或配气点火装置具有燃料管路、氧化剂气体管路和吹扫气体管路。
本发明的积极之处在于:为笔者申请号为200810111689X的专利在脉冲发生器组的数量多于一个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总体系统结构,由于只需一套配气装置或配气点火装置,其应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给出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1、2、3、4.脉冲发生器组,5、6、7、8.专属混合气支管,9.分配器,10.三管式配气装置或三管式配气点火装置,11.燃料管路,12.吹扫管路,13.氧化剂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爆脉冲吹灰器主要包括脉冲发生器组1、2、3、4、专属混合气支管5、6、7、8、分配器9、三管式配气装置10;脉冲发生器组1、2、3、4分别通过专属混合气支管5、6、7、8与分配器9的专属接口相连接,三管式配气装置10的混合气出口与分配器9的混合气进口相连接,三管式配气装置具有燃料管路11、氧化剂气体管路13和吹扫气体管路12,在分配器9上还装有点火头14,分配器9采用的是分配联箱。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热爆脉冲吹灰器主要包括脉冲发生器组1、2、3、4、专属混合气支管5、6、7、8、分配器9、三管式配气点火装置10;脉冲发生器组1、2、3、4分别通过专属混合气支管5、6、7、8与分配器9的专属接口相连接,三管式配气点火装置10的混合气出口与分配器9的混合气进口相连接,三管式配气点火装置具有燃料管路11、氧化剂管路13和氧化剂管路12,分配器9采用的是旋转分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催化分解H2S转化为氢气和硫的方法
- 下一篇:图像降噪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