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单元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4729.8 | 申请日: | 2008-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张付军;黄千;刘波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聚楼 |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单元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电控单元的测试,传统上是以台架或整车试验进行,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动力总成系统必须在电控单元初步开发出来之前就需要制造出来,动力总成系统开发和电控单元的开发是一种串联开发方式;而且由于试验环境的因素影响,对很多极限工况很难进行测试,如果为了测试这些工况,必须将整个试验系统置于这种极限测试环境中,这使得测试的成本很高;此外新开发出来的程序在逻辑结构和算法上都没有得到验证,因此在进行台架测试实验时,存在很多对系统设备损坏、甚至于威胁到实验人员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控单元的测试方法和装置,能够将真实的电控单元与用来代替真实环境和设备的仿真模型组成一个闭环测试系统,达到精确、高效、低成本、安全地测试电控单元的目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控单元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模型下载及过程量监控单元建立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
B、将所述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下载到模型运行单元;
C、所述模型运行单元运行所述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产生运行参数;
D、所述模型运行单元向所述电控单元发送所述运行参数的传感器信号;
E、所述电控单元采集了所述运行参数,并生成PWM控制信号返回给所述模型运行单元;
F、所述模型运行单元根据所述PWM控制信号调整其运行状态。
所述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包括发动机模型、发电机模型、电池模型、负载模型和工况模型。
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
模型下载及过程量监控单元监控所述动力总成系统的过程量参数,用以校验所述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的准确性。
还包括以下步骤:
G、传感器参数检测和采集单元提供显示所有运行参数的仪表界面,并且记录所有运行参数的数值。
还包括以下步骤:
H、通过所述传感器参数检测和采集单元向所述电控单元发送修改运行参数数值的指令。
还包括以下步骤:
I、在线标定单元修改运行参数的数值,用以实现电控单元的在线虚拟标定。
一种电控单元的测试装置,包括模型下载及过程量监控单元101、模型运行单元102、电控单元103、传感器参数检测和采集单元104和在线标定单元105,所述模型下载及过程量监控单元和所述模型运行单元连接,用于将动力总成系统的参数模型发送给所述模型运行单元,所述模型运行单元和所述电控单元循环连接,所述模型运行单元产生运行参数,并发送给所述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生成PWM控制信号,并返回给所述模型运行单元,所述传感器参数检测和采集单元和所述电控单元连接,用于记录运行参数的数值,并向所述电控单元发送修改运行参数数值的指令,所述在线标定单元和所述电控单元连接,用于修改运行参数的数值。
所述传感器参数检测和采集单元和所述电控单元之间还包括CAN转USB接口卡106,用于数据转换。
所述模型下载及过程量监控单元和所述模型运行模块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
所述在线标定单元和所述电控单元之间通过RS232通讯接口连接。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通过建立尽可能逼真系统数学模型,用实时仿真系统实现一个虚拟的被控的动力总成系统及其工作环境,从而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对电控单元的测试和初步的标定工作;在动力总成系统制造出来之前就可以对电控单元进行全面的程序结构和算法测试,以及进行初步的控制参数虚拟标定,这样动力总成系统和电控单元开发可以并行进行,缩短了整个系统的开发时间;针对极限工况的测试,可以直接通过建立这种极限工况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从而节省了测试的费用和进一步节省了开发的时间;而且由于采用了数字化的动力总成系统,因此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不会存在系统部件的损坏和威胁试验人员安全等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控单元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控单元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4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灯具具有多重射角照明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含有氧化锌纳米线的近场光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