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一次交互发送多个请求的办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3861.7 | 申请日: | 200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汤海京;徐友春;蒋海涛;孙涛;刘莹;朱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8 | 分类号: | H04W4/18;H04W8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一次 交互 发送 请求 办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一次交互发送多个请求的办法,特别涉及一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时通过一次交互来发送多个请求的办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软件的日益普及,手机与服务器的交互成为影响软件效率的关键,目前带宽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通信的效率与网络流量密切相关。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服务器端针对每个通信接口的设计要求功能单一,要求客户端可以组织多个功能单一的请求同时发送给服务器端,这样便于服务器接口的开发与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组织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的办法,将其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解析出各个单一的请求,并按顺序进行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使用一次交互发送多个请求的办法,该方法至少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服务器端开发各个功能单一的接口。
步骤2:服务器端制定一种协议规范。
步骤3:客户按照协议规范组织多个功能单一的请求,并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4:服务器解析请求数据并处理请求。
步骤5:服务器把各个接口的应答结果按照协议规范来组织,并发送给客户端;要求应答数据按照请求数据的顺序排列。
步骤6:客户端把应答数据按照协议规范提取出各个请求的应答结果。
本方法所述的一种组织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的办法,服务器端制定一种协议规范,其步骤为:
步骤21:要求客户端把请求数据按照这样的规范来组织数据。
步骤22:该规范使用XML格式。
步骤23:规定如何使用该XML格式来组织请求数据和传送控制参数。
步骤24:如果要发送多个请求,则按规定XML格式添加为多个相邻的请求数据节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织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的办法,服务器解析请求数据并处理请求,其步骤为:
步骤41:按照协议规范解析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
步骤42:按照顺序发送给各个接口进行业务处理。
步骤43:如果其中某个接口在处理过程中发生错误,将按照客户端传递上来的控制参数,来决定是否继续往下执行。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组织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的办法,使得客户端可以组织多个功能单一的请求同时发送给服务器端,便于服务器接口的开发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服务器端开发各个功能单一的接口。
步骤2:服务器端制定一种协议规范。
步骤3:客户按照协议规范组织多个功能单一的请求,并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4:服务器解析请求数据并处理请求。
步骤5:服务器把各个接口的应答结果按照协议规范来组织,并发送给客户端;要求应答数据按照请求数据的顺序排列。
步骤6:客户端把应答数据按照协议规范提取出各个请求的应答结果。
上述步骤2服务器端制定一种协议规范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要求客户端把请求数据按照这样的规范来组织数据。
步骤22:该规范使用XML格式。
步骤23:规定如何使用该XML格式来组织请求数据和传送控制参数。
步骤24:如果要发送多个请求,则按规定XML格式添加为多个相邻的请求数据节点。
上述步骤4服务器解析请求数据并处理请求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41:按照协议规范解析各个功能单一的请求。
步骤42:按照顺序发送给各个接口进行业务处理。
步骤43:如果其中某个接口在处理过程中发生错误,将按照客户端传递上来的控制参数,来决定是否继续往下执行。
上述技术方案实施时,使得客户端可以组织多个功能单一的请求同时发送给服务器端,便于服务器接口的开发与维护。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地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