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离合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91483.5 | 申请日: | 200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小笠原敦;塚田善昭;渡边纯也;大关孝;田岛繁;深谷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F16H6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离合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离合器装置,由离合器动作机构和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构成。该离合器动作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离合器外部件、被该离合器外部件同轴地包围的离合器内部件、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在上述离合器外部件上的多片第1摩擦板、与第1摩擦板交替地重叠配置并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在上述离合器内部件上的多片第2摩擦板、与相互重叠配置的第1及第2摩擦板相对从而被固定在上述离合器内部件和上述离合器外部件中的一侧上的受压板部、将第1及第2摩擦板夹在其与上述受压板部之间的加压板部;该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具有隔壁部件,并对上述离合器动作机构的离·合进行切换,该隔壁部件的两面面向控制液压室和液压消除器室,并且该隔壁部件以与上述控制液压室的液压增大相应地向对第1及第2摩擦板加压的一侧移动的方式使连续设置在上述加压板部上的离合器活塞和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形成在该隔壁部件与上述离合器活塞之间,并且该隔壁部件与上述离合器内部件协动地形成向第1及第2摩擦板一侧导入润滑油的油路。
背景技术
这样的液压离合器装置已经被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4276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的控制液压室、液压消除器室和隔壁部件被配置在离合器动作机构中交替地重叠的多片摩擦板的轴向外侧,液压离合器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从而导致具有液压离合器装置的动力单元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的液压离合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液压离合器装置,由离合器动作机构和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构成,所述离合器动作机构具有:离合器外部件;被该离合器外部件同轴地包围的离合器内部件;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外部件卡合的多片第1摩擦板;与第1摩擦板交替重叠地配置且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上述离合器内部件卡合的多片第2摩擦板;与相互重叠地配置的第1及第2摩擦板相对从而被固定在上述离合器内部件和上述离合器外部件中的一侧上的受压板部;加压板部,在该加压板部与上述受压板部之间夹着第1及第2摩擦板,所述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具有隔壁部件,用于对上述离合器动作机构的离·合进行切换,该隔壁部件,其两面面向控制液压室和液压消除器室,并且使连续设置在上述加压板部上的离合器活塞和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形成在该隔壁部件与上述离合器活塞之间,并且与上述离合器内部件协动地形成用于将润滑油导入第1及第2摩擦板一侧的油路,以便隔壁部件与上述控制液压室的液压增大相应地向对第1及第2摩擦板加压的一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的上述控制液压室、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和上述隔壁部件,在与上述受压板部和上述加压板部的外表面之间对应的范围内,被设置在上述离合器动作机构的半径方向内侧。
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控制液压室、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和上述隔壁部件被设置在与上述离合器动作机构中的每多片交替重叠的第1及第2摩擦板的轴向两端之间对应的范围内。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将使上述离合器动作机构向切断动力一侧动作的弹簧弹压力作用在上述离合器活塞上的、并且将上述隔壁部件推压在上述离合器内部件上的回复弹簧被收容在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内,从而被设置在上述离合器活塞和上述隔壁部件之间。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隔壁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在轴向延伸的支承筒部,以便液密且可滑动地支承上述离合器活塞。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油路的途中夹设节流孔。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5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比上述隔壁部件的内周缘更靠近半径方向的内侧,向上述液压消除器室开口的润滑油给油孔设置在上述离合器内部件上,在上述隔壁部件的内周上一体突出地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润滑油给油孔的开口部相对的分岐壁,以便将来自上述润滑油给油孔的润滑油导入上述油路侧。
而且,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分岐壁从上述隔壁部件的内周伸出,以便其前端位于比上述离合器活塞的内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上。
此外,实施例的第1驱动摩擦板85和第2驱动摩擦板1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摩擦板,实施例的第1被动摩擦板86和第2被动摩擦板1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摩擦板。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