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交换管及热交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85078.2 | 申请日: | 2008-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9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邓斌;冯振国;王凯;滑兆成;吕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12 | 分类号: | F28F1/12;F28F1/40;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453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管及热交换器,尤指一种应用于热交换设备中的热交换管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外翅片传热管即热交换管的设计,大多均只考虑提高单一工况的换热效率。例如仅为冷凝设计的高效冷凝传热管和仅为蒸发设计的高效蒸发传热管,很难做到冷凝和蒸发都有较高的传热效率。
然而在实际的换热设备中,蒸发和冷凝必须往往同时兼顾,因此目前仅考虑单一工况的热交换管往往很难适应实际换热设备工作的需要。
而在传热管中,虽然目前将蒸发管和冷凝管分开使用的情况还很少见,但实际的热交换管往往也仅能在某一方面如冷凝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而在另一方面蒸发的换热效率却很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热交换管及热交换器,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管及热交换器,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内壁侧和/或外壁侧设置凸起的齿,所述齿包括主齿和副齿,所述副齿与所述主齿相邻接。
优选地,所述副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齿的两侧的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均与所述主齿相邻接。
优选地,所述主齿贯穿所述热交换管;所述第一副齿和第二副齿均包括至少相互分离的两段副齿段,且所述第一副齿相互分离的两段副齿段与所述第二副齿相互分离的两段副齿段相互错开或者相对于所述主齿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主齿和所述副齿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齿形。
优选地,所述副齿的齿形中心线与所述热交换管的内壁或外壁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某个值。
优选地,所述主齿和所述副齿贯穿所述热交换管。
优选地,所述主齿贯穿所述热交换管;所述副齿包括至少相互分离的两段副齿段。
优选地,所述主齿端部沿所述热交换管轴线方向至少开设一个槽,所述主齿至少包括相互分离的两段断续齿。
优选地,所述副齿贯穿所述热交换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内壁侧和/或外壁侧设置凸起的齿,所述齿包括主齿和副齿,所述副齿与所述主齿相邻接。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热交换管在内壁侧和/或外壁侧设置凸起的齿,所述齿包括主齿和副齿,且所述副齿与所述主齿相邻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热交换管具有相邻接的主齿和副齿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流体流动的紊流度明显增强,流经热交换管的流体经过主齿和副齿液膜拉薄作用,使得冷凝换热性能大大加强。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热交换管由于副齿底部构成的凹腔,增加了汽化核心数,根据沸腾换热的强化原理,这种凹腔的结构使所述热交换管的蒸发性能明显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热交换管第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展开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热交换管第二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热交换管第三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管,可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管的换热效率。
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所述热交换管第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展开图。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热交换管1,在所述热交换管1内壁侧设置凸起的齿,所述齿包括主齿11和副齿12,所述副齿12与所述主齿11相邻接。
当副齿12可以位于所述主齿的一侧,与所述主齿11一样贯穿整个热交换管1。
所述副齿12还可以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主齿11两侧的第一副齿12a和第二副齿12b,第一副齿12a和第二副齿12b均与所述主齿11相邻接。
所述主齿11和副齿12可以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齿形。所述主齿11的齿形通常为三角形。所述主齿11可以是直条齿即没有螺旋角,也可以是带有小于60°螺旋角的螺纹齿。相应地所述副齿12也可以是直条齿即没有螺旋角,也可以是带有小于60°螺旋角的螺纹齿。
并且所述主齿11和所述副齿12的螺旋角在任何情况下均一致。且当所述主齿11是直条齿时,所述副齿12也为直条齿。
所述副齿12的齿形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梯形。为了兼顾所述热交换管1在冷凝和蒸发的换热效果,所述副齿12齿形中心线与所述热交换管1内壁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的某个值。
所述主齿11和副齿12可以贯穿整个热交换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空气换热器芯片及其冲压模具和制造方法
- 下一篇:燃油暖风机停机环保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