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360度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41849.8 | 申请日: | 2008-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37/00 | 分类号: | G03B37/00;H04N1/38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 琦;朱水平 |
| 地址: | 200051上海市长宁***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360 全景 拍摄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中相机取景方法的拓展新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手机进行360度全景拍摄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手机都有拍照的功能,当手机用户进行拍摄时,通常是将手机的镜头对准拍摄物,然后将手机上的取景界面打开,按Camera键进行拍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当拍摄的画面太长或拍摄对象画面太大,无法近距离取全景时,为了获得全景,只能远距离拍照。这样的手机虽然拍下了全景,但所拍摄的照片因镜头拉长却很不清晰。例如:拍摄17孔桥,只能站在远处才能拍摄到全景,但拍到的全景画面却无法清晰。又比如,有时我们想和一只小动物合影,可是刚要靠近它时,它却因害怕而跑开了。这些情况的总是让拍摄的手机用户很失望。所以,很需要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全景分段拍摄后再合成为一张全景的拍摄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手机拍照全景时,只能远距拍摄而得不到清晰照片的缺陷,提供一种将拍摄的各图像的照片合成为一张清晰的全景照的手机360度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手机360度全景拍摄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进入手机360度全景拍摄模式;S2、用户连续取景拍照;S3、手机自动将所拍摄的照片剪辑合成为一张合并照片;S4、处理该合并照片。
其中,步骤S3中手机自动剪辑连接所拍摄照片的步骤为:
S31、自动捕捉到用户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S32、截取该照片的四分之一;
S33、将该四分之一照片设置成透明阴影;
S34、保存该透明阴影并将其置于取景界面的左上方;
S35、当用户连续拍摄第二张照片时,自动捕捉到该第二张照片;
S36、将该第二张照片与透明阴影对齐、叠加;
S37、保存该叠加后的剪辑照片;
S38、重复步骤S31~S37;
S39、依次连接该剪辑的照片,得到一张合并照片。
其中,步骤S4中的处理为对该合并照片的连接处进行羽化处理。
其中,步骤S2中连续拍摄的照片数为大于等于2张,小于等于30张。
其中,步骤S36的将该第二张照片与透明阴影对齐的方式包括:上下对齐方式和左右对齐方式。
其中,该手机设有用于开启拍摄功能的摄影键,在开始步骤S1之前,先按下摄影键开启手机的拍摄功能。
一种手机360度全景拍摄装置,包括置于手机内的拍摄模块,其特点在于,其还包括:
捕捉模块,用于手机自动捕捉到拍摄的照片;
合成模块,用于手机自动将所拍摄的照片剪辑连接为一张合并照片;
处理模块,用于手机对该合并的照片进行羽化处理。
其中,拍摄装置还包括一编辑模块,该编辑模块与合成模块相连,用于对该捕捉模块传递的上一张照片的图像信息进行剪辑和透明阴影处理,并与下一张照片叠加合成。
其中,该编辑模块还用于将剪辑后的叠加图像依次相连。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采用本发明手机360度全景拍摄方法,可以通过近距离的多段拍摄得到一张合成的全景照片,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机全景拍摄方法。
2、采用本发明手机360度全景拍摄装置,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手机拍照,进行影像合成。甚至还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360度的全景拍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机360度全景拍摄功能开启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机360度全景拍摄功能开启后的处理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步骤202的手机自动剪辑、合成照片的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机360度全景拍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手机360度全景拍摄功能开启流程图。
步骤100,流程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