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台网纹三维检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1748.4 | 申请日: | 2008-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0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韦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加伟 |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1B1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100江苏省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三维 检测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台网纹三维检测方法,基于三维的内燃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是建立在三维粗糙度理论和三维粗糙度测量的基础之上。它淘汰传统的复膜检验,使用三维测量方法,改变原检测方法效率低下、精度受限的状况。使用三维功能参数,改变原二维参数统计性差、测量值存在较大偏差的不足。
背景技术
由于现行内燃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还是1999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十年之后,其内容和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需要,其效率低下、精度受限、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等缺点日益显著。同时,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以及油耗等要求的不断加强,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制造的全球化,对气缸套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主机厂和生产企业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评定要求,导致现在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要求很多、很杂,形成相互封闭的局面,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交流和发展。
目前各主机厂和生产企业所执行的技术要求存在一些共性的缺点:仅从自己的片面认知出发,缺乏系统性;或仅从生产设备出发,忽略平台网纹技术规范在给实际表面做出完整、准确评价之后,还要能够反馈到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进而调整工艺过程和参数的能力;技术要求过多依赖传统的理论,缺乏对特定技术性能特征的细致描述,难以适应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平台网纹三维检测方法,将基于三维粗糙度理论和三维检测方法,通过融入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表面的真实形貌,以真实、直观的图形,量化的功能参数,实现内燃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的准确描述和检测。本发明淘汰传统的复膜检验,使用三维测量粗糙度测量仪,改变网纹形状检测方法效率低下、精度受限的状况;通过对细微结构特征,如片盖、粗大峰谷等的量化要求,实现气缸套质量的严格控制;使用三维功能参数,在保证和原使用网纹参数延续性的同时,杜绝了原二维网纹参数的理论缺陷,在满足缸套网纹要求的同时更具普遍性;使用三维参数,对应平台网纹结构优良性能建立在一定面积的区域上的特征。同时改变原二维参数统计性差、测量值存在较大偏差的不足。
三维平台网纹检测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应用规律研究。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典型零件、典型表面结构的研究,对特殊行业或特殊结构的表面根据其使用要求以及几何结构特征,拟定功能参数集,对面向产品的粗糙度标准的推进作前期理论工作;
二是对平台珩磨网纹工艺进行研究;
三是对当前的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找出其不足;
四是提出基于三维的内燃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
五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及行业技术规范,丰富和完善传统粗糙度理论。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步:对三维粗糙度理论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其定义、算法、应用、测量、数值规律等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步:平台珩磨网纹工艺进行研究,包括设备、工装、刀具等;
第三步:对当前的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收集当前不同厂家对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要求;
第四步:提出基于三维的内燃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
第五步:对新的技术规范的量化数值规律和具体应用进行评估分析;
第六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及行业技术规范,丰富和完善传统粗糙度理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加伟,未经韦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