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1553.X | 申请日: | 2008-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顾宇霆;冯学本;陆伟;李学彦;尉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45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纤维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统干法开松混合、气流杂乱成网工艺技术以及针刺加固工艺技术,同时将两种不同材料介质通过针刺工艺制造出可降解,高吸湿,新型柔性复合非织造布工艺是本发明的独特之处。
背景技术
单一的传统人造纤维成网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如强度低,弹性模量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单一的超细纤维短纤维通过针刺工艺生产的非织造布产品因为产品吸湿性相对较差,以及不可降解等缺陷也限制了其使用的永久性和广泛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使用范围广泛的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织造布由20~40%的人造短纤维和80~60%的超细纤维短纤维组成;人造短纤维相互之间,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人造短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相互之间穿插交叉成立体网状结构。
所述纤维的长度15~51mm,细度0.8~3dtex。所述的人造短纤维是指各种粘胶纤维、天丝、大豆纤维;所述的超细纤维短纤维是指以改性材料为岛组份的海岛超细纤维。所述的非织造布采用针刺加固工艺制成。
所述可降解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纤维开松混合工艺:
短纤维原料(两种以上的按比例配比)→预开松混合→混合→精开松混合。
注: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定量是通过对二种以上的按比例配比的调节控制来实现产品所确定的定量和手感风格。
2.纤维成网工艺:
短纤维原料给棉→气流杂乱成网→经输送帘往复输出形成纤维网→经预刺预加固→主刺加固缠结形成一定强度的针刺基布。
注:短纤维纤网的定量是通过气流杂乱机的输入和输出调速控制来实现生产工艺所确定的产品定量。
3.针刺加固工艺
将人造纤维与超细纤维短纤维充分混合后,进入针刺机进行多道针刺加固,使纤维网中纤维相互缠结、互相转移后紧密结合在一起,再经过热轧烫平,卷取形成新型可降解非织造布材料。
注:1、热轧烫平是为了减产品表面的不平毛羽,固定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厚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品名:新型可降解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规格:250g/m2。
原料:人造短纤维35%,超细纤维短纤维65%。
加工方法:按上述步骤(1)(2)(3)加工工艺方法以及加工工艺流程图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注: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控制的纤维网应保证纤维含量为250g/m2的定量。同时保证气流杂乱输出纤维网为250g/m2,经预刺缠结,然后再经针刺多道加固,针刺密度逐步升高,加固后的针刺基布再经过热轧烫平定型,最后卷取成最终产品为250g/m2新型可降解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材料。
上述实施例的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双象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