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0877.5 | 申请日: | 2008-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陶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都会带有周边扩展接口PCI、PCI-X或者PCI-E,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周边元件扩展卡,如显示卡、网卡、声卡、电视卡等。其中,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PCI-X是PCI规格的更新版本;PCI-E是PCI Express的简称,是新一代的总线接口技术。PCI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PCI Express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高度的扩展卡,一种是半高卡(low profile card),另外一种是全高卡。半高卡和全高卡的接口和挡板高度都是一样的,但半高卡的“卡身”高度通常却比全高卡矮一些。目前市场上全高卡的应用比较普遍。
常见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由于受机箱大小的限制,譬如2U服务器,PCI插槽顶部空间不够,安装全高卡时会发现装不进去。所以只能支持半高的PCI/PCI-X/PCI-E扩展卡。如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其包括带有后窗1的机箱2,在机箱2内设有主板3,主板3上插设有半高卡4,在本系统中,由于受机箱高度的限制,只能安装半高卡,不能安装全高卡。
这样,对于现有常见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用户需要添加扩展卡时,就只能选择半高卡而不能选择全高卡,导致用户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影响了全高卡和半高卡的互换性选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既能支持插接全高卡又能支持插接半高卡的计算机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部设有主板,在所述主板上设有至少由两个不同规格的插槽接口组成的第一插槽接口组,所述第一插槽接口组可插接半高卡,所述第一插槽接口组中插接一提升卡,所述提升卡包括至少由两个不同规格的插槽接口组成的第二插槽接口组,所述第二插槽接口组用于插接全高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其主板设置由两个不同规格的插槽接口组成的第一插槽接口组,所述第一插槽接口组可插接半高卡,在所述第一插槽接口组中插接一提升卡,该提升卡包括用于插接全高卡的第二插槽接口组,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既能支持插接半高卡又能支持插接全高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插接有五块半高卡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主板上具有提升卡插槽接口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具有局部后窗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升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提升卡上插接有全高扩展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插接提升卡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使只支持半高卡的系统结构,也能支持全高卡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用户在扩展卡选择上的互换性和灵活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计算机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带有后窗10的机箱20、在机箱20内部设有主板30。
其中,在主板30上排列设置有五个PCI和/或PCI-E插槽接口40,由于受机箱内部空间的限制,在这五个插槽接口中只能插接半高扩展卡,如声卡、网卡、电视卡等。在主板30上除这五个插槽接口40之外还扩展有一个插槽接口50,其中插槽接口50为PCI插槽接口或PCI-E插槽接口。该扩展的插槽接口50配合所述五个插槽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插槽接口,形成一组由两个不同规格的插槽接口组成的、可传递PCI和PCI-E信号的第一插槽接口组60。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的插槽接口50为PCI-E插槽接口,其配合所述五个插槽接口中的一个PCI插槽接口形成所述可传递PCI和PCI-E信号的第一插槽接口组60。该第一插槽接口组60中的两个插槽接口开口朝上、呈间隔设置,并且该两个插槽接口处于同一个垂直于所述主板30板面的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0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盗主刹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低转速大扭矩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