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6446.6 | 申请日: | 200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靖己;木全修一;大岛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立志;李平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树 脂组合物,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可用作在其硬度(stiffness)和抗冲击性 方面优异的模塑制品的材料。
背景技术
包括聚丙烯的模塑制品因其优异的硬度、耐热性和表面光泽度, 被用于各种应用中。
为了提高聚丙烯的抗冲击性,已知现有技术中所用的聚丙烯组合 物包含聚丙烯和乙烯共聚物。
例如,JP 10-87714A公开了一种用来生产丙烯聚合物组合物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非茂金属催化剂生产丙烯聚合物,然后 用由至少茂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组分构成的催化剂生产弹性体。
然而,在以上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聚丙烯组合物在其硬度和抗冲击 性方面不一定足够,因此要求提高聚丙烯组合物的硬度和抗冲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度和抗冲击性优异的聚丙烯树 脂组合物。
本发明是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包括:
-60-85wt%的丙烯均聚物;和
-15-40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该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 物包含45-70摩尔份的乙烯单元和30-55摩尔份的α-烯烃单元,和
满足下面的要求(1)至(5),
(1)以上丙烯均聚物具有根据DSC测量的163-170℃的熔融温度;
(2)条件是以上丙烯均聚物中的丙烯单元总数是100%,以上丙烯 均聚物包含通过13C-NMR谱测量的0.01%或更少的区域缺陷(regio defects),区域缺陷源于2,1-插入和1,3-插入;
(3)条件是A(wt%)是在以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以上乙 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量,B(wt%)是在以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 的室温下在二甲苯中可溶部分的量,以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具有0.9 或更大的B/A比;
(4)以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具有2.0-4.0的分子量分布;和
(5)在以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以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 物具有颗粒形状,其体均粒径是1.0μm或更小,通过用透射电子显微 镜观察0.5mm厚的薄片的截面测得,薄片通过在35kgf/cm2的压力下 将以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在190℃热压成型3分钟获得,条件是以上 颗粒的截面具有圆形的形状;
其中以上丙烯均聚物和以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总量是 100wt%,以上乙烯单元和以上α-烯烃单元的总量是100摩尔份。
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模式
[丙烯均聚物]
在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丙烯均聚物具有根据差 式扫描量热法(DSC)测得的163-170℃的熔融温度,包含0.01%或更少 的区域缺陷,区域缺陷通过13C核磁共振(13C-NMR)谱测得,区域缺陷 源于2,1-插入和1,3-插入,条件是丙烯均聚物中的丙烯单元总数是 100%。丙烯均聚物包含室温下在二甲苯中可溶部分,其量优选0.1wt% 或更少。
根据DSC测量的丙烯均聚物的熔融温度优选164-170℃,更优选 165-170℃。当熔融温度低于163℃时,包括树脂组合物的模塑制品可 能在其硬度方面是不足够的。
当聚合丙烯单体时,通常用1,2-插入聚合,不经常用2,1-插入或 1,3-插入聚合。丙烯聚合物的以上“所有丙烯单元中源于2,1-插入和 1,3-插入的区域缺陷的比例(proportion)”是源于2,1-插入反应的区域缺 陷的比例和源于1,3-插入反应的区域缺陷的比例的总和,根据Tsutsui 等在POLYMER,30,1350(1989)中公开的方法通过13C-NMR谱测得, 两种区域缺陷在聚丙烯分子链中都存在。
条件是丙烯单元的总量是100%,在本发明中所用的丙烯均聚物 包含0.01%或更少的源于2,1-插入和1,3-插入的区域缺陷,优选0.008% 或更少,更优选0.005%或更少。当其超过0.01%时,包括树脂组合物 的模塑制品在其硬度方面是不足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6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方法
- 下一篇:薄膜电晶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