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离微粒的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10890.2 | 申请日: | 200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U·卡索尔;D·纳斯;L·施卢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 若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离 微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微粒尤其是小液滴从包含所述微粒的气流中分离出来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具有导引所述气流的、带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流转向的转向区域的流动通道和用于接纳所述微粒的接纳容器,此外所述流动通道具有通向所述接纳容器的、用于将所述微粒从所述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支路。
背景技术
所述的分离装置可以用于分离固体的微粒比如灰尘或沙子,并且尤其用于分离小液滴形式的微粒。用于分离小液滴的分离装置比如用在石油化学的提炼设备中并且尤其用在用于工业气体的空气分离设备中。在所述的设备中先后布置了具有离心压缩机轴的压缩机级。在这些压缩机级之间可以连接前述类型的分离装置。由此可以将离开前置的压缩机级的冷却器的经过压缩的潮湿气体比如经过压缩的湿空气导入所述分离装置中。在水成分低于露点时,会在流入的气流中产生一定的水量和小液滴大小。气流跟随流动通道的转向区域。小液滴由于其惯性没有完全跟随所述转向区域,并且由此朝所述流动通道的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壁体区域的方向漂移。而后所述小液滴应该通过支路到达接纳容器中。
为在所述接纳容器之前避免气体堵塞,在现有技术中经常在所述接纳容器上设置自身的马达驱动的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要相应地花费高昂的成本和开销才能实现。
从德国专利文件DE 38 59 45中已经公开了将固体或液体的组成部分从气体或者蒸汽中分离出来,其中使夹杂着杂质的气体在流入压缩机之前转向并且在转向的终点在外径上设置分离口,气流的具有较高密度的组成部分进入该分离口中。因为除了这些有待分离的组成部分之外气体的有待压缩的组成部分也穿过所述分离口,所以设置了紧随的具有再循环通道的管路,使得气体的被去除杂质的部分又可以在上游流入流体流中。所公开的装置的缺点是缺少预防措施来防止在用于排出杂质的管路中出现堵塞现象。尤其在所述再循环管路连接到分离管路上的区域中在通往分离容器的途中会出现堵塞,因为没有公开任何在所述分离容器中用于卸压的解决方案。从公开文献DE 196 51 857、US 1,818,994、DE 2 256 678、DE 30 35 828中公开了烟气除尘设备的不同的实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分离装置,从而可以在没有额外的巨大成本开销的情况下更好地分离气流中的微粒。
按本发明,该任务用一种所述类型的分离装置得到解决,在该分离装置中,除了支路,导送流体地将接纳容器与流动通道相连接的管路通向所述接纳容器。由此一方面在所述接纳容器和流动通道之间通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支路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导送流体地将接纳容器同样与流动通道相连接的管路存在着导送流体的连接。
由此自动地在所述接纳容器和流动通道之间达到压力平衡。通过所述管路可以形成“通风流”。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由此能够以在成本上有效的方式方法避免在流动通道中在支路的区域中的气体堵塞。所述管路导送流体地将所述接纳容器与所述流动通道相连接,由此通过在所述流动通道中存在的气流尤其在所述接纳容器中获得抽吸效应。这意味着,与微粒一起流入所述接纳容器中的气体由于这种抽吸效应被所述管路吸入。由此在所述流动通道中在支路的区域中避免了气体堵塞并且由此改进将微粒分离到接纳容器中的分离效果。尤其所述管路不仅汇入所述接纳容器中而且汇入所述流动通道中。前面所说明的抽吸效应由此还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除此以外,借助于所述管路将所述接纳容器与所述流动通道进行按本发明的导送流体的连接,由此避免了使用体积大的且成本昂贵的抽吸装置的必要性。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路将所述接纳容器导送流体地与所述流动通道的关于所述支路处于下游的区域相连接。这意味着,所述管路与所述流动通道的一个区域建立导送流体的连接,气流只有在从所述支路旁边流过之后才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这个区域。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将所述管路构造得特别紧凑。由此可以在所述接纳容器中产生特别好的抽吸效应。
为了尽可能高效地设计通风,有利的是所述容器具有第一壁体区域以及与该第一壁体区域对置的第二壁体区域,其中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壁体区域上汇入所述接纳容器中并且所述管路在所述第二壁体区域上汇入所述接纳容器中。由此通过所述管路形成的“通风流”具有和通过所述支路流入接纳容器中的气流相同的方向,由此可以在所述支路的区域中特别高效地避免气流的后滑(Rücksta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电子导游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即时记录电子地图道路数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