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自动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311337.X | 申请日: | 200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杉;胡海豹;阎龙;郑直;叶径;王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自动控制装置,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医疗器械方面。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服务档次,阻碍了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建设。针对这一状况,科技人员研制了一系列的多功能输液器材,主要有利用机械手段实现自动报警的输液装置以及利用传感和电子技术实现报警关闭功能的自动输液装置等。
在专利号为zlZL200420016375.9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输液提醒器。在专利号为200620031780.7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输液自动报警器。这些利用机械手段实现自动报警的输液装置,普遍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即一种装置只针对一种容量的输液瓶,而且不能根据自身要求保证输液瓶内液体为任意容量时实现报警,并且自动报警功能没有能和自动截流功能相结合。而在专利号为200410017567.6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智能输液监护仪,是利用传感和电子技术实现报警截流功能的自动输液装置。虽然,实现了报警截流功能两个主要功能,但它的成本却另一些小型医院望而却步。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液自动控制装置,解决利用机械手段实现自动报警的输液装置在上述功能以及兼容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同时降低具有相同功能的自动输液装置的成本。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6、固定柱6、测力弹簧7、触发机构和执行机构;固定柱6连接在支架主体16的上端,测力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柱6,测力弹簧7的下端连接触发机构,触发机构电联接执行机构。
在支架主体16的上部设计外壳5。
在固定柱正下端、测力弹簧7的中部安装限位筒8,位于限位筒8下端、活动触片板14的下端设计了一对限位栓11。
支架主体16第一段的两侧分别平行固定2个刻度尺9,刻度尺9最下端在限位栓11上部;2个滑块12分别固定于刻度尺9上,滑块12下端分别固定活动触片14,外侧的中心固定进行标定的滑动手柄10。
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定触片13、活动触片14和活动触片板15;在活动触片板15的两端各粘上一个铜质活动触片14,定触片13设计在支架主体16的两侧。
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电池组1、导线2、直流电磁铁3和蜂鸣器4;将电池组1与蜂鸣器4分别固定于支架主体16的第一段上部的左端,并用导线2连接,然后再从两者未连接的两端分别引线至左侧的定触片13及活动触片14,并与之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输液自动控制装置,设计原理可靠,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简便,通用性强,降低了输液值班人员的压力及输液事故发生几率,并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同时也解决了市面上存在的高科技输液控制装置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装置实施例组成图
图2:报警及执行机构线路图
图3:输液自动控制装置工作流程
1-电池组;2-导线;3-直流电磁铁;4-蜂鸣器;5-外壳;6-固定柱;7-测力弹簧;8-限位筒;9-刻度尺;10-滑动手柄;11-限位栓;12-滑块;13-定触片;14-活动触片;15-活动触片板;16-支架主体;17-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共由支架主体、外壳、测力机构、触发机构和执行机构五大部分组成,其中,支架主体16由添加填充料的硬质塑料制成,如附图1可以看出支架主体从上到下分为了三段。第一段的尺寸采用长30cm厚8cm高40cm的标准。第二段主要起了一个连接的作用,它的尺寸采用长20cm厚3cm高60cm的标准。第三段的尺寸采用长40cm厚3cm高20cm的标准。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以上三部分的后端是对齐的。
外壳5采用木板或硬质塑料材质,它的尺寸采用长30cm厚10cm高40cm的标准,制作时将外壳覆盖在支架主体的第一段上。
测力机构由固定柱6、测力弹簧7、限位筒8、刻度尺9、滑动手柄10、限位栓11、滑块12组成。触发机构由定触片13、活动触片14及活动触片板15组成。执行机构由电池组1、导线2、直流电磁铁3及蜂鸣器4组成。在整个装置的工作当中主要使用了机械和电子的方法加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精弦宽工位的多工位瓦形磁体自动磨床
- 下一篇:贯穿式双端面磨床用砂轮





